- [ 索引號 ]
- 11500113009307156W/2021-01716
- [ 發文字號 ]
- 巴南府發〔2021〕20號
- [ 主題分類 ]
- 教育
- [ 體裁分類 ]
- 其他公文
- [ 發布機構 ]
- 巴南區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1-12-08
- [ 發布日期 ]
- 2021-12-10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巴南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巴南府發〔2021〕20號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
關于印發重慶市巴南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區屬國有公司,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巴南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
??????????????????2021年12月8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巴南區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1-2025年)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現教育強區宏偉目標,根據《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重慶市教育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環境
“十三五”期間,巴南區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積極實施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進依法治教和教育改革,不斷優化教育結構和資源配置,教育事業取得長足發展。
(一)“十三五”取得成績
1.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黨建有形化建設得到加強,陣地建設更加規范。克服黨建業務“兩張皮”現象,實現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雙輪驅動促進發展。黨組織班子建齊配強,優化學校黨組織設置10所,新建公辦學校實現黨組織全覆蓋,基層黨組織完成換屆109個。黨的各項組織生活制度執行有力。嚴格黨建工作標準化、規范化,注重黨員干部管理培訓,定期集中輪訓書記和黨務工作者200余人,開展黨員學習教育60余次,參學黨員達20余萬人次。建立黨建目標考核實施細則,定期召開書記述職大會,將黨建工作納入督導評估和班子考核。健全“雙培養”機制,發展新黨員90名。在全區教育系統黨員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印發《重慶市巴南區民辦學校黨建工作重點任務清單》,切實加強對民辦學校黨建工作指導。出臺《貫徹落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育系統統一戰線工作的實施意見>的具體措施》,教育系統統戰工作扎根扎地。
在黨的全面領導下,落實精準扶貧基本方略,投入資助資金3.94億元,惠及困難學生34.15萬人次。城區優質學校9所結對幫扶農村學校18所,實現被幫扶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控輟保學”成效明顯,實現義務教育“零輟學”“零失學”。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全區教育系統校園師生“零感染”。
2.立德樹人卓有成效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完善三級教研網絡,開展學科教學競賽,建設課程創新基地,組織高端理論培訓,加強跨界交流合作。深化全區中小學課程改革,實施國家課程校本化、地方課程精品化、校本課程特色化,著力打造精品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建成市級課程創新基地學校7所,教師參加學科賽課獲國家級獎128人次、市級獎712人次。
校園文化建設、德育基地建設、體育特色學校建設、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建設、心理咨詢室建設、學生藝術團建設、名班主任和美術書法名師工作室建設等扎實推進。建成家校共育示范點13個,成功舉辦巴南區家長節3屆。在全市率先開展區域性德育品牌創建活動,界石小學“兒歌育德”被評為重慶市德育品牌。建成全國中華優秀文化傳承學校1所,國家及市級文明校園3所,市級文明單位3個;建成全國校園籃球特色學校9所、青少年網球特色學校4所,市級以上校園足球特色學校19所,市級以上科技、藝術特色學校71所,市區級義務教育體育特色學校27所,區級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18所;建成市級以上社會實踐基地19個。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不斷加強,學生文明素養顯著提升,獲評市、區級新時代好少年57人。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視力不良率、肥胖和營養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得到較好培養,榮獲科技創新競賽國家級獎167人次、市級獎2598人次,市級以上法制教育比賽獎17項,體育競賽全國冠軍10余人次、市級冠軍45人次,市級各類藝術比賽團體及個人獎2000余個。
3.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我區現有幼兒園238所,在園幼兒36381人,學前三年毛入學率100%。其中公辦園136所(含公辦性質幼兒園)、民辦園102所(普惠園65所)。公辦在園幼兒19943人,公辦率54.79%;普惠在園幼兒28716人,普惠率78.93%。市級示范性幼兒園2所,一級幼兒園86所,二級幼兒園68所,三級幼兒園82所。組建學前教育集團2個,學前教育發展共同體10個。
我區現有義務教育學校106所,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入學率100%,鞏固率99.5%,畢業率100%。組建中小學名校教育集團5個,成員學校25所,集團化辦學優質教育資源惠及義務教育階段學生40867人(小學25651人、初中15216人),惠及率45%(小學40.8%、初中54.2%)。成立中小學城鄉發展共同體12個,實現全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覆蓋。
我區現有高中階段學校21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市級重點校4所)、中職學校12所(國家級示范校3所、市級示范校2所、市級重點校2所)。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5.81%,普職比例基本合理。高中畢業生升入“985”“211”大學人數逐年增加,累計1145人;中職畢業學生雙證率85.39%。巴南職教中心、重慶教育管理學校、重慶藝術學校、五一高級技工學校順利完成搬遷。全區中職學校與87家企業建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
我區現有特殊教育學校1所,隨班就讀資源教室學校13所。特殊學校在校學生158人,隨班就讀學生300人,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93%。通過康復訓練、特長培養和生活實訓,提升殘疾學生康復水平、認知能力和生活技能。
全區成人學歷教育維持在年均4000人左右。構建社區教育學院、鎮街社區教育學校、村(社區)教學點三級社區教育網絡。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范街2個,全國優秀成人繼續教育院校2所。龍洲灣街道“德法有約大講堂”被評為全國終身學習活動品牌,“云篆山水·乒乓之家”“木洞沈福存劇場”被評為重慶市終身學習活動品牌,“安瀾農民文學詩社”被評為重慶市學習型團隊,“二圣茶文化”被評為重慶市社區教育特色課程。巴南區連續7年獲“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優秀組織獎。
4.隊伍建設成績突出
大力實施師德建設工程。完善師德考核評價辦法,大力開展爭做“四有” 好老師活動,加強師德問題治理,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學校師德建設主體責任加強,良好師德氛圍進一步形成,師德師風水平大力提升,涌現出一批師德先進典型。
大力實施“名師工程”“名校長工程”,建成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21個,培養學員988人。培養市級教育專家資源庫成員11人,與西南大學導師結對培養名師30人,其中被聘為西南大學國培專家9人。開展區級培訓185項,參培教師38052人次;國家、市級培訓117項,參培教師2501人次。現有市區級骨干校長15人、重慶市名師獎2人、特級教師13人、市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學科名師18人、市級骨干教師174人、區級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549人。市實驗中學、魚洞二小、魚洞四小、魚洞幼兒園、李家沱幼兒園被評為重慶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育實踐基地。
5.教育改革開放不斷深入
推進初中學生學業水平考試改革和高中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實施以綜合素質評價、學業水平測試和文化科目考試相結合的評價辦法,完善學業水平評價和綜合素質評價。中小學集團化辦學在推進基本均衡發展的同時,促進了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新高考綜合改革穩步推進,“選課走班”平穩實施。完成市級教育綜合改革課題3個、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7個。
成功創建全國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區,實現全區中小學、幼兒園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全覆蓋。推進依法評價,完成全區中小學、幼兒園、中職學校辦學水平綜合督導評估,對23個鎮街、26個部門履行教育職責情況開展專項督導。
推進教師隊伍“區管校聘”改革。推進職稱崗位制度改革,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加強教師績效考核管理,完善校長教師交流輪崗辦法,形成多部門聯動機制。招聘、引進教師1029人,交流校長教師2510人次,促進師資合理配置,縮小城鄉、校際辦學水平差距,提升整體素質,有力推動教育均衡發展。江蘇、山東等省市及我市有關區縣來區學習交流。
教育國際合作交流進一步加強,建成全國“漢語國際推廣基地”等對外交流項目學校5所,中德、中加對外合作項目2個。每年中外校際交流140余次,引進外教50余人次。
6.教育治理有力推進
大力推行權責清單制度。教育職能、法律依據、實施主體、職責權限等事項全面公開,隨機抽查、信用監管機制廣泛推行,依申請辦理類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開通網上辦理,辦理時限大幅壓縮,行政管理與服務效能有效提升。出臺《巴南區師德負面清單》,進一步規范教師依法執教、廉潔從教。
中小學實現“一校一章程”全覆蓋,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或法治輔導員配備率達100%,建成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8所、法治教育實踐基地6個、禁毒教育園地5個。
校園安全管理體系不斷健全。出臺《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工作二十二條措施》,明晰部門、鎮街校園安全管理職能職責,構建以區委政法委牽頭、屬地鎮街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協同推進的校園周邊環境整治機制,嚴格落實月度會商、定期通報、督導檢查、聯合處突措施。建立校園安全穩定五級督查機制,組建“校園安全聯合督檢組”,每月實現校園安全督查全覆蓋。
抓實學校安全教育防范管理。印發《教育系統校園安全隱患“雙臺賬”管控實施辦法》《教育系統預防學生非正常傷亡工作方案》《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穩定工作考核評價辦法(試行)》等文件,完善校園安全教育體系,全面推進安全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嚴格風險隱患排查管控,全面落實閉環管理。強化“三防”建設和安保勤務,全面規范校園安保。嚴格督查考核,全面提升校園安全保障水平。
教育系統持續平安穩定。提前2年完成公安部、教育部三年行動計劃四個100%建設目標(校園封閉管理、專職校園保安配備、視頻監控及一鍵報警建設聯網、護學崗建設),2020年學生溺水、校內非正常死亡“零發生”。
7.教育投入持續增長
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69.09億元,有力促進教育優先發展。財政性資金投入31.7億元,新建學校24所,新增學位45990個;財政投入2.76億元,新增公辦性質幼兒園92所、學位15560個。統籌專項資金1.77億元,統籌安排教育費附加5.36億元,改善學校辦學條件107所,實現全區教育城域網標準化、“校校通”全覆蓋,完成巴南教育視頻云系統建設,創建市級智慧校園示范學校12所,構建起數字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改薄”投入資金3.57億元,改善薄弱學校辦學條件44所,受益學生1.8萬人。
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區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總體完成,教育面貌持續向上,教育生態持續向好,為“十四五”教育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表1:重慶市巴南區教育事業“十三五”時期主要指標表
分類 |
指標 |
2016年 |
2020年 |
“十三五” 變化情況 |
學前 教育 |
在園幼兒數(萬人) |
2.76 |
3.63 |
0.87 |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 |
96.2 |
100 |
3.8 | |
義務 教育 |
在校學生數(萬人) |
7.23 |
9.07 |
1.84 |
其中:普通小學 |
5.15 |
6.27 |
1.12 | |
普通初中 |
2.08 |
2.80 |
0.72 | |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
99.1 |
99.5 |
0.4 | |
高中 階段 教育 |
在校學生數(萬人) |
3.33 |
4.41 |
1.08 |
其中:普通高中教育 |
1.32 |
1.27 |
-0.05 | |
中等職業教育 |
2.01 |
3.14 |
1.13 | |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 |
95.1 |
95.81 |
0.71 |
(二)當今形勢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政治、經濟、科技、文化、安全等格局深刻調整,新冠疫情影響廣泛深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人才和科技競爭加劇,教育形態模式重塑,對學習者能力素養和教育現代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我國正處于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歷史新階段,共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推進,擴大內需戰略全面實施,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賦予了全新優勢、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重慶加快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國際競爭與合作新優勢,不斷健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機制。巴南堅持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提升東盟貿易服務能級,全力建設“一區五城”,深入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努力打造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統籌城市品質提升與鄉村振興,為提升巴南教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提供了新的更好的機遇,對教育服務支撐我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巴南教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然突出,還不能很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與中心城區還存在一定差距;基礎教育資源配置不夠均衡,城鄉、區域、校際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優質資源供需結構性矛盾相對突出;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和吸引力有待增強;名校長、名師人才不足,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還需加快培養;保障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教育投入還需進一步加大;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巴南教育機遇與挑戰并存,必須把握新階段新特征新要求,更新理念,遵循規律,砥礪前行,開拓進取,奮力開創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區的新局面。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以建設“江南宜學城,品質教育區”為統領,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各類教育協同發展,實現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更具特色的發展,為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為推進巴南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體制機制,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保障特殊群體學生受教育權利,讓每一個學生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持續推進人的現代化和全面發展,促進學習者終身發展,為創造高品質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優先發展教育作為推動全區各項事業的重要先手棋,將新發展理念貫穿教育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持續推進教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促進教育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
——堅持深化教育改革開放。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教育評價改革促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堅持以開放促進改革發展,加強教育對外交流合作,加快融入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堅持系統謀劃協同推進。強化系統思維,統籌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推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促進各類教育協同發展,加強不同學段有機銜接,統籌改革發展與安全穩定。
(三)主要目標
1.“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
到2025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建成“江南宜學城,品質教育區”,教育綜合實力處于主城都市區前列,為巴南推進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建設“一區五城”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現代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持續優化。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公平普惠、優質均衡、多樣特色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基本建成,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服務技能型社會建設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更加完善,著力發展高水平的高職城,打造西部新技能人才、職業技術創新人才培育基地。社區教育資源供給更加充分,服務全民的終身學習體系不斷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機制不斷健全。
——教育高質量發展開創新局面。完善立德樹人實施體系,堅持“五育”并舉,推進新時代中小學幼兒園養成教育行動計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進名師培養工程,提高教師能力素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實施名校品牌發展戰略,加快“智慧教育”建設,學前教育、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更加公平優質,職業教育服務支撐我區高質量發展能力明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不斷增強。
——教育改革開放水平明顯提升。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不斷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教育協調發展深入推進。深化普職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職業教育服務能力。拓展基礎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廣度,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引進優質高等院校,支撐“一區五城”建設的多元開放教育體系基本形成。
——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更加完備。教育管理體制和制度體系更加健全,政府依法行政、統籌管理、科學決策、引領教育發展的能力明顯提高。現代學校制度逐步完善,各類學校辦學活力不斷激發。多元參與教育治理的共建共享新型關系基本形成。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更加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支撐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表2:重慶市巴南區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表
分類 |
指標 |
2020年 |
2025年 |
屬性 |
學前教育 |
在園幼兒數(萬人) |
3.63 |
4.85 |
預期性 |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 |
100 |
100 |
預期性 | |
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 |
54.79 |
>55 |
預期性 | |
義務教育 |
在校學生數(萬人) |
9.07 |
11.00 |
預期性 |
其中:普通小學 |
6.27 |
7.20 |
預期性 | |
普通初中 |
2.80 |
3.80 |
預期性 | |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 |
99.5 |
>99.5 |
約束性 | |
高中階段教育 |
在校學生數(萬人) |
4.41 |
5.28 |
預期性 |
其中:普通高中 |
1.27 |
1.78 |
預期性 | |
中等職業教育 |
3.14 |
3.50 |
預期性 | |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 |
95.81 |
>98.5 |
預期性 |
2.二〇三五遠景目標
到2035年,建成高質量教育體系,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江南宜學城,品質教育區”,邁入教育強區行列。推動巴南成為學習型城市、人力資源強區和人才強區,為巴南建成現代化強區奠定堅實基礎。建成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普及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實現優質均衡的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殘疾兒童少年享有適合的教育,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教育治理新格局。
(四)重點工程
1.實施“民生”工程,提升教育保障能力
大力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專項行動計劃。堅持教育公益性原則,適應巴南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口變化需求,全面優化基本公共教育布局結構和資源配置。按照全區開發發展進度,新辦濱江星城幼兒園、渝錦悅幼兒園、云山曉幼兒園、蒙特梭利幼兒園等一批公辦和民辦普惠性幼兒園,鞏固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成果。根據我區城鎮發展規劃,統籌建設資金,新建中小學20所,推進城鎮學校擴容增位,鞏固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果,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城鄉融合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入學需求。
表3:重慶市巴南區教育事業“十四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表
序號 |
項目名稱(暫定名) |
項目所在位置 |
重點項目 (年份) |
占地面積 (平方米) |
建筑面積 (平方米) |
01 |
巴比亞小學 |
李家沱區域 |
2021年 |
≥16000 |
≥11000 |
02 |
高職城一小 |
高職城區域 |
2021年 |
≥13000 |
≥10000 |
03 |
金竹一小 |
金竹區域 |
2021年 |
≥17000 |
≥18000 |
04 |
濱江路學校 |
濱江路沿線 |
2022年 |
≥25000 |
≥16200 |
05 |
南泉四小 |
融創區域 |
2022年 |
≥26000 |
≥14000 |
06 |
云篆山公租房二小 |
云篆山水公租房 |
2022年 |
≥34000 |
≥16500 |
07 |
云篆山公租房中學 |
云篆山水公租房 |
2022年 |
≥26000 |
≥13500 |
08 |
界石二小 |
界石鎮 |
2022年 |
≥19000 |
≥10000 |
09 |
龍洲灣公租房小學 |
高職城區域 |
2023年 |
≥27000 |
≥36000 |
10 |
先鋒小學 |
濱江路沿線 |
2023年 |
≥20000 |
≥13000 |
11 |
外河坪中學 |
濱江路沿線 |
2023年 |
≥37000 |
≥23000 |
12 |
高職城中學 |
高職城區域 |
2023年 |
≥34000 |
≥21000 |
13 |
南泉二小 |
融創區域 |
2024年 |
≥19000 |
≥9000 |
14 |
濱江路小學 |
濱江路沿線 |
2024年 |
≥11000 |
≥9000 |
15 |
界石S分區小學 |
界石鎮 |
2024年 |
≥31000 |
≥38000 |
16 |
龍洲灣高級中學 |
高職城區域 |
2024年 |
≥57000 |
≥60000 |
17 |
高職城二小 |
高職城區域 |
2025年 |
≥34000 |
≥34000 |
18 |
特殊教育學校 |
鹿角新城區域 |
2025年 |
≥20000 |
≥10000 |
19 |
界石S分區中學 |
界石鎮 |
2025年 |
≥30000 |
≥30000 |
20 |
界石S分區高中 |
界石鎮 |
2025年 |
≥150000 |
≥140000 |
2.實施“鑄魂”工程,奠基學生終身發展
實施《巴南區新時代中小學幼兒園養成教育行動計劃》,確立“養心性、懂禮節、正德行、育正氣”的養成教育理念,以學前“養性”、小學“養正”、初中“養心”、高中“養志”為主要目標,引導青少年兒童在道德、文明、學習、健體、審美、勞動、生活、安全等方面養成良好習慣,把增強學生文明素養、責任意識、實踐本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促進青少年兒童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在2020年啟動創建一批養成教育試點校的基礎上,2021年為“推進年”,深入開展養成教育課題研究,制定養成教育實施細則,探索建立養成教育考核評價體系,創建一批養成教育示范校。2022年為“深推年”,開發校本課程,初步構建區域養成教育課程體系,全面提升教師養成教育能力。2023年為“提效年”,完善家庭養成教育服務網絡建設,深入推進養成教育示范校建設。2024年為“鞏固年”,良好習慣在校園蔚然成風,家校社密切配合的養成教育體系日趨成熟。2025年為“碩果年”,總結推廣一批學校先進經驗,形成具有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的巴南養成教育模式。
3.實施“培根”工程,提高教師隊伍素質
實施巴南區教師隊伍建設“大樹行動計劃”。以扎牢隊伍根系為基礎,強健隊伍身軀為重點,長成隊伍參天大樹為目標,指導引領教師加強師德修養、堅定師德信念、夯實專業基礎、提升專業能力,促進教師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全面提升師資整體水平。2021年,制定教師“大樹行動計劃”實施意見,實施“扎根行動”,強化教師理論武裝和思想價值引領,樹立職業理想,練好教育教學基本功。2022年,實施“伸枝行動”,強化“四級”培訓,改進培訓內容,優化培訓模式,鞏固教師專業知識,提升教師專業技能。2023年,實施“壯干行動”,建立科學的培訓體系,進一步完善名師培養管理制度,教師專業技能得到進一步提升。2024年,實施“茂葉行動”,加強名師隊伍的培養打造和管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2025年,實施“成蔭行動”,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教師隊伍建設經驗。
4.實施“領雁”工程,促進優質均衡發展
實施名校品牌引領戰略,推進教育優質發展。通過改革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增強辦學實力,提升辦學品質,做強市實驗中學、魚洞二小等老牌名校。以深化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為策略,充分發揮名校引領作用,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打造龍洲灣中學、巴南小學等新興名校。以課程創新、教師能力提升為載體,加強“三個課堂”建設與應用;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教研科研,深入推進市級課程創新基地、市區級教研工作坊建設;實行城鄉牽手、強弱結對,引領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培育生物城小學、華南城小學、華南城中學等潛質名校。健全義務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制度,全面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25年,申報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國家驗收,讓在巴南讀書的孩子都能得到持續、健康、優質發展。
5.實施“健康”工程,培養學生健全人格
樹立“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的教育理念,實施新時代“陽光心育”行動計劃。建構“以德正心、以智慧心、以體健心、以美悅心、以勞育心”的工作體系,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推進區教師進修校(院)心理健康中心、學校心理輔導室建設。開展每學期一次的學生心理健康篩查,完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實現每校有1名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中學學生1000名以上、小學學生1200名以上至少配備1名心理健康專職教師。加強心理健康課程建設,開展生命教育、抗挫教育。建立健康向上的學校心理文化,實施傾聽一刻鐘、運動一小時“兩個一”行動。構建教師心理健康關愛機制,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全員培訓,促進全員育心能力提升。優化家庭、學校、社會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家長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培訓,充分利用在渝高校、精神衛生醫療機構、社會工作服務機構或心理服務機構,探索實施校地共建、醫教結合、校社合作。努力促進全區中小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以國家課程方案為依托,以國家規定的課程課時為保障,以落實國家學業質量標準為目標,向課堂教學要質量,切實減輕課業負擔,紓解學業壓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完善教育系統心理異常學生校內管控體系,強化組織管理,建立工作臺賬,實行一人一專班,一人一措施制度,全面做實做細心理異常學生的教育疏導和管控工作。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督導評估。
6.實施“融合”工程,推進教育協調發展
統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增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優化教育結構,深化職普融通,實現職業技術教育與普通教育雙向互認、縱向流動。實施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突出職業技術(技工)教育類型特色,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大力培養技術技能人才,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技術院校和專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職業學校和企業合作開展專業建設,制定人才培養、職工培訓實施方案,打造一批高水平實訓基地。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推行“學歷證書+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
建立健全“鞏固拓展農村地區教育保障成果”長效機制,鞏固拓展“控輟保學”、辦學條件、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成果。建立健全農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幫扶機制,規范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完善教研科研幫扶和助推機制,發展鄉村學校線上教研,構建基于網絡的“一校帶多校”“城市帶鄉村”的教學模式。鞏固完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對口幫扶工作機制,通過集團化辦學、建立學區制、中心校與教學點一體化辦學等協同發展機制,做實頂崗支教、交流互派、名師工作室等,整體提高鄉村學校師資水平和辦學質量,促進城鄉教育深度融合、協同發展。
三、主要任務
(一)堅持“五育”并舉,培育高素質時代新人
1.突出德育實效
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實施“巴南區新時代養成教育行動計劃”,構建幼兒園快樂教育、小學習慣教育、初中引導教育、高中勵志教育為重點內容的中小幼一體化德育體系。有機融入公民道德、理想信念、法治紀律、生態文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教育,培養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具有良好品德修養和奮斗精神的時代新人。
加強德育課程、德育陣地和德育隊伍建設,推進課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協同育人,堅持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健全以學校為主導、家庭為基礎、社會為依托的三位一體育人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培育好家風,傳承好家訓。通過家長學校、區域性家長節活動、教育成果展示活動等平臺,引導家長乃至全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形成齊抓共管、協同育人的良好格局。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共青團、少先隊工作,將共青團和少先隊工作有機融入學校德育內容,發揮其特有的育人作用。
加強中小幼一體化思政工作,構建黨、團、隊相銜接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開展特色黨團主題教育活動,健全完善中小幼實踐育人體系,增強學生 “四個自信”和道德實踐能力。在中小學深入開展“學習新思想、做好接班人”“開學第一課”等主題教育活動。
2.提升智育水平
全面落實國家課程計劃。嚴格按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堅持面向全體,開齊開足開好課程課時,著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注重知識傳授,強化能力培養,促進思維發展,激發創新意識,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確保學生達到國家規定學業質量標準。
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全面落實《重慶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課堂教學基本要求(試行)》,加強課堂教學規范和教學常規管理,強化教學研究和指導,全面提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課堂教學質量。深入貫徹《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優化課堂教學方式。堅持教學相長,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融合運用傳統與現代技術手段,重視情境教學。探索基于學科課程標準的精準教學,開展研究型、項目化、合作式學習,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
發揮教師主導作用。以新時代教師素質要求和國家課程標準為導向,全面提升教師新課程實施、學生發展指導課堂教學等能力,科學把握學生認知規律,上好每一堂課。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保護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
切實加強實驗教學。開齊開足開好實驗課,豐富實驗教學實施形式,綜合運用觀察、觀測、模擬、體驗、設計等多種方式,促進傳統實驗教學與現代新興科技有機融合,切實增強實驗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
強化創新能力培養。將創新能力培養貫穿教育全過程,注重激發學生科學興趣和創新意識。充分利用社會科技教育資源,開展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科創教育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
3.強化體衛工作
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學前教育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游戲活動,義務教育幫助學生掌握1~2項運動技能,高中階段進一步發展學生運動專長,職業教育體育課程與職業技能培養相結合。
健全體育競賽和人才培養體系。完善“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的體育教學模式。健全體育鍛煉制度,確保學生每天校內、校外各1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培養終身運動習慣。構建校內比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中小學體育競賽體系。加強體教融合,建立小學、初中、高中體育項目一體化人才培養體系。加強體育傳統特色學校建設,推廣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組織開展青少年學生軍訓。
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進校園,將健康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倡導師生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并通過“小手拉大手”,帶動家庭成員摒棄不文明行為,提升健康素養,開展垃圾分類進校園活動,加強校園病媒生物防治工作,推進無煙學校創建全覆蓋。建立健全學生體質健康干預機制,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合格率、優良率,降低學生營養不良率和肥胖率,力爭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每年下降0.5%以上。提高傳染病信息管理手段,加強校醫(保健教師)建設,增強學校傳染病防控能力,培養師生良好的衛生習慣。完善學校衛生基礎條件,推進衛生廁所建設,落實校園食品安全智慧管理,確保校園食品和飲用水安全。開展中小學幼兒園公共營養師培訓工作,強化學生營養午餐的監管與指導,促進學生正常發育和健康成長。推動學校食堂“光盤行動”常態化,培養師生健康、文明、節約的良好飲食習慣。加強傳染病和常見病干預指導,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分別達到70%及以上。
4.增強美育熏陶
樹立學科融合理念,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堅持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著力提升文化理解、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等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藝術專項特長。開齊開足上好美育課程,豐富美育實踐活動。學前教育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游戲活動;義務教育逐步開設舞蹈、戲劇、影視等藝術課程,幫助學生掌握1~2項藝術特長;高中教育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增加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職業教育藝術課程與專業課程有機結合,開設拓展性藝術課程。建立常態化面向全體學生的藝術展演機制,創新美育活動內容與方法,組織學生到藝術實踐工作坊、非遺傳習等場所參觀學習。推進美育特色發展。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藝術特色項目、美育特色學校、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建設,引領學校美育高品質發展。
5.加強勞動教育
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編寫勞動實踐指導手冊,開發校本課程資源。廣泛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將勞動教育與學生家庭生活、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豐富勞動體驗,提高勞動能力。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鼓勵學生參加研學旅行、公益勞動、志愿者服務等主題活動。充分利用現有綜合實踐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中職學校勞動實踐場所,建立開放共享機制。加強國家、市、區、校四級勞動和實踐教育基地(場地)建設。推進市區級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的提檔升級和國家級社會實踐教育營地建設。
專欄3
1.實施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示范學校5 所。建設名校長、名師、名班主任工作室20個以上,培養市級骨干教師等高層次人才50人以上,培養區級骨干教師等人才200人以上。幼兒園專任教師專科以上學歷占比80%以上,幼兒園教師持證率達到99%。
2.實施職業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建設區級技能名師工作室2個以上,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55%以上。
3.實施人才引進計劃。引進優秀教師50人。
(四)探索智慧教育,推進高水準裝備應用
1.完善智慧教育基礎設施設備
優化教育城域網網絡中心軟硬件環境,全面接入重慶教育寬帶網,推進校園無線網絡實名認證,提升安全防護能力。抓好“寬帶網絡校校通”和“優質資源班班通”建設,支撐各類學習終端在智慧校園環境中的泛在互聯。探索運用5G、物聯網、虛擬現實、人臉識別等技術,構建智慧教室、創新實驗室和虛擬仿真實訓室等智能教學應用場景。建立存量信息化設備滾動改造機制,提升智慧教育基礎設施水平。升級改造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學校教育裝備。完成高考綜合改革建設項目,完善高中學校教育裝備。加強校園安全智能監控系統建設,提升校園安全工作智能化水平。按新標準新建學校功能室和配置設施設備,推進數字化創新實驗室建設。
2.探索智慧教育創新教學模式
探索智能技術與教育教學全過程深度融合,促進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學習方式和學習評價等變革。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推廣中小學編程教育、STEAM教育和創客教育。探索運用VR、AR等虛擬現實技術在勞動教育、學科實驗教學中的應用。加快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與應用,形成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深度融通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實現教師和小學三年級及以上學生網絡學習空間全覆蓋。加快中職學校產教融合教學環境建設,開展虛擬仿真實驗、實訓的常規應用。創新評價方式,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促進義務教育質量評價真實全面和科學有效。
3.共建智慧教育優質教育資源
推進重慶基礎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應用,完善區級教育資源平臺,建立教育資源應用效果評價體系,構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動“三個課堂”建設及應用,助推集團化和學區制學校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促進區域和校際教學水平縮小差距。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的有效機制,增強課堂的智能化、共享性和互動性。完成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2.0全覆蓋培訓,有效提升中小學教師在多媒體教學、混合式學習等環境中綜合應用信息素養,有效提升“互聯網+教育”的應用能力,推動教師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
4.提升智慧教育管理服務能力
全面加強新時代教育管理信息化應用,推進以數據驅動教育決策科學化,構建運作科學、協同精細、響應及時、流程優化的智慧教育管理服務體系,服務教育發展。落實“云長制”工作要求,推進信息系統深度整合,促進教育行政辦公數字化,實現教育管理數據多元化、伴隨式收集,提升管理服務能力。開展網絡安全態勢感知、校園環境監控、學校質量監測、教師教學分析、學生學情診斷、學生生涯規劃等數據分析和評估,以信息化支撐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專欄4
1.實施智慧教育拓展延伸計劃。推進智慧校園建設,積極創建市級智慧教育應用示范區,新增智慧校園示范學校10所以上,建設一批“名校網絡課堂”示范學校。
2.實施智慧教育應用推進計劃。建設智能化學習空間,推進場景式、體驗式、沉浸式學習,實現全區適齡學生網絡學習空間全覆蓋。支持各級各類學校運用智能助教。
(五)加強教育研究,建設高標準研訓平臺
建立目標清晰、多元開放、體制健全、機制完備的教研工作新體系。加快建設以區教師進修學校(院)為主導,以校本教研為根本,網絡教研、綜合教研、聯動教研等多種方式深度融合的中小學教研新樣態。突出全面育人研究,加強對課程、教學、作業和考試評價等育人關鍵環節研究,探索新型教研模式。建立教研員準入、退出、考核激勵和專業發展機制,持續提高教研人員的專業能力和水平。增強中小學教師教研科研意識,鼓勵一線教師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究活動,探索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教書育人有效方式和途徑,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切實開展好立項的區規劃和區養成教育專項課題研究,加強科研成果的推廣力度,提高教研科研成果轉化和應用水平,努力提升全區教育科研水平。
專欄5
實施基礎教育教研質量提升計劃。建成區教師進修學院,打造教研科研高端平臺;強化校本教研,建設一批區級校本教研示范基地;培育一批適應數字化、智能化、終身化、融合化教育發展趨勢的科研骨干。
(六)建設文明校園,營造高品位育人環境
1.推進美麗校園建設
把文化建設作為實現學校優質發展、特色發展的重要抓手,切實加強學校制度建設、思想建設、“一訓三風”建設、環境建設,營造嚴謹務實、科學高效的管理氛圍,增強教職員工愛崗敬業、獻身教育的文化認同感,培育積極向上、奮發努力的校園新風尚。重點打造清華中學、南溫泉小學等一批內涵豐富、品位高雅、特色鮮明、影響深遠的文化品牌學校。
確立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理念,以課堂教學、社團和興趣小組活動、主題教育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等為載體,多種形式加強學生綠色生態教育,增強學生踐行生態文明的自覺性。加大經費投入,營造優美宜人的園林式校園環境,培養學生敬畏自然、崇文尚美的綠色生態意識。
2.推進平安校園建設
牢固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堅持“多方聯動、綜合施策”的工作原則,構建制度完善、責任分明、協同配合、管控到位的校園安全管理工作體系。
深化校園安全管理。完善基礎保障、隱患排查、綜合治理、應急處置等管理制度。壓實“一崗雙責、黨政同責”,落實職能部門屬事、鎮街屬地責任和家長監護職責。創建平安校園示范校,健全校園全崗全員安全素養提升機制,完善家校安全監管機制。培育富有特色的校園安全文化,全面深化校園安全教育。做實做細特異體質及心理異常師生管控。
強化校園安全保障。以“智慧校園”建設為抓手,強化動態監測和預警提示。實行安全隱患風險防控清單和臺賬管理制度,定期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健全以校方責任保險、學生平安保險為主體,其他商業保險為補充的保險保障體系,依托巴南區教育發展基金會,完善學生保險救助機制。加大對校園及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推進校園周邊安全防護帶建設。
專欄6
1.實施文明校園建設計劃。創建校園文化示范學校15所,打造一批文化品牌學校。
2.實施平安校園建設計劃。創建平安校園示范校60所。
(七)擴大交流合作,締結高層次教育聯盟
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教育協同發展行動計劃》。強化巴南·溫江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鼓勵區內學校與溫江區的學校建立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合作聯盟,促進教育經驗共享,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加強國際教育交流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響應國家漢推戰略,加強中外學校合作交流,科學實施引智工作,吸收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實現中外人文交流常態化。加強與港澳臺地區教育合作。加強中小學師生國際視野和國際意識教育,支持并規范中外學生雙向游學和研學行為。
專欄7
實施教育交流合作提質計劃。與溫江區締結教育合作聯盟學校10所以上,每年兩區互派干部教師跟崗研修100人次以上。每年遴選一批中小學干部教師赴國外開展漢語教學、傳播中國文化,聘請一批高水平外教,派出和招收留學生100人次以上。
(八)強化依法治理,展現高水平治理能力
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依法履行教育行政管理職能,深入推進權責清單制度。健全依法決策機制,全面落實重大決策程序要求,強化規范性文件管理、公平競爭審查。積極推進政務信息公開、教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優化政務服務。加強和規范行政執法,健全內部協同、部門聯合執法機制,完善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
深入推進依法治校。大力推進學校依章程自主辦學,完善各種辦事程序、內部機構組織規則、議事規則及制度體系。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大力推行法律顧問制度。完善民主管理和監督機制,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校務委員會、家長委員會、學生委員會作用。持續完善在法治框架內的多元化矛盾糾紛解決機制,健全教師、學生申訴處理機制和學生傷害事故調解制度。
大力增強教育系統法治觀念。對教育系統領導干部、學校管理者、教師開展全員法治培訓,提升依法治教、依法執教意識和能力。加強青少年學生法治教育,堅持課堂教育主渠道作用,積極推進青少年法治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加強學校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法治教育志愿者隊伍建設,完善政府部門、學校、社會和家庭協調配合開展法治教育的機制,提高法治教育質量和實效。
(九)深化綜合改革,健全高效能管理機制
1.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觀、人才成長觀、選人用人觀,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頑瘴痼疾。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提高教育評價科學性、客觀性、專業性。
牢固樹立科學的教育發展理念,堅決克服短視行為和功利思想,切實糾正片面追求升學率傾向。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下達升學指標,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費分配、評優評先等掛鉤,不得以中、高考成績為標準獎勵學校、教師和學生,不得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堅決克服重智育輕德育、重分數輕素質等辦學行為,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教育評價的根本標準,加快完善中小學幼兒園評價體系。幼兒園重點評價科學保教、規范辦園、安全衛生、隊伍建設、克服小學化傾向等情況。義務教育學校重點評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保障學生平等權益、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營造和諧育人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以及學業負擔、社會滿意度等情況。普通高中重點評價學生全面發展綜合素質、開展學生發展指導、優化教學資源配置、有序推進選課走班、規范招生辦學行為等情況。中等職業學校重點評價德技兼修、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訓結合、學生獲取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畢業生就業質量、“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等情況。
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堅持以德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堅決改變用分數給學生貼標簽的做法。完善德育評價,根據不同階段學生身心特點,設置德育目標要求,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情況作為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重要內容。改進體育評價,建立日常參與、體質監測和專項運動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查機制,把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作為教育教學考核的重要內容。健全美育評價,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強化勞動教育評價,將參與勞動教育課程學習和實踐情況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
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評價工作體系,健全教育督導部門統一負責的教育評估監測機制。嚴格控制教育評價活動數量和頻次,減少多頭評價、重復評價,切實減輕學校負擔。嚴格控制以考試方式抽檢評測學校和學生。探索開展學習情況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完善評價結果運用,綜合發揮導向、鑒定、診斷、調控和改進作用。
2.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
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以確保教育優先發展、落實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優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強化結果運用為突破口,建立全面覆蓋、運轉高效、結果權威、問責有力的教育督導新體制、新機制。
強化政府教育督導職能,健全“督政、督學、評估監測”三位一體的教育督導體系。健全政府教育督導運行機制,完善區級各部門和鎮街履行教育職責評價體系,定期開展辦學標準執行、教育投入落實、教育經費管理、教師編制、教師待遇和重大教育工程項目實施等情況的督導檢查。完善“控輟保學”督導機制和考核問責機制,組織教育熱點、難點問題調研和重點工作專項督導,及時開展重大教育突發事件督導。
加強學校經常性督導,引導學校依法治校、依法施教,辦出
特色、辦出水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加強專項督導,推進新課程改革及校園安全穩定等辦學行為。實施辦學(園)水平綜合督導評估,提升學校辦學品質。強化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不斷提高教育督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建立教育督導部門統一歸口管理、多方參與的教育評估監測機制。完善評估監測指標體系,提高評估監測質量,合理使用評估監測結果。建立區級教育評估監測中心,統籌全區辦學水平評估及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工作。探索建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開展教育評估監測的工作機制。
加強教育督導工作統籌管理,建立區教育督導委員會成員單位聯席會議制度。健全教育督導保障機制,健全督學遴選制度和督學退出機制,建立教育督導問責機制,提高教育督導的信息化、科學化水平。
3.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區管校聘”改革
深入推進“區管校聘”改革。以集團化、學區制為著力點,創新和完善教育行政部門編制、崗位、績效總量管理,統籌配置區域內教師資源,實行學校按編設崗、按崗聘用機制。落實中小學用人自主權,實現師資結構優化、充滿活力,發展更加公平、更高質量的教育。
優化教職工編制管理機制。統籌考慮、合理核定教職工編制,采取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實行區級層面總量管理、行業主管部門動態調整機制。執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農村小規模學校按班師比與生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教師編制。探索“一校多址”大規模學校自主設置內設機構。
優化教師準入退出機制。落實人力社保部門綜合管理,教育、人力社保部門組織實施,學校共同參與的教師招聘機制,探索既保障公平公正,又突出教師職業特點和崗位適應性的公開招聘辦法。加強新入職教師上崗培訓,逐步實施新教師持教師資格證和規范培訓合格證“雙證上崗”制度。實行教師資格5年定期注冊制度,通過資格審核、考核評價,健全教師轉崗、待崗和解聘等退出機制。
優化崗位管理和職稱評聘機制。建立崗位設置總量控制和動態調整機制。落實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晉升政策,執行職稱教學水平考評制度,加大職稱評審對優秀教師和農村教師的傾斜力度。探索中初級職稱和崗位由具備條件的學校依據標準自主評聘。健全聘用考核制度,實施按編設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落實教師聘期制、校長任期制,形成競爭擇優、能上能下的用人機制。
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機制。建立城鄉統籌、融合發展的教師資源配置制度,健全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推動城鎮優秀教師、校長向農村學校流動。推進鎮中心校和同鎮小規模學校一體化辦學、協同式發展,實行學區內走教制度。探索建立學區競聘、跨學區競聘等形式,逐步解決師資在學區、學段、學科配置不均衡問題。創新集團化辦學教師管理制度,建立集團教師資源共享機制。發揮教育教學專家團隊的作用,定期到農村學校開展助教、助研、助管工作。
優化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建立中小學教師工資與公務員工資同步調整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實施方案,以教職工編制和辦學績效為主要指標核撥績效總量,強化教師工作量和工作實績考核,有效發揮績效工資的激勵作用。完善農村教師崗位生活補助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補助標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對教育工作全面領導
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落實“三全育人”體制。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主導權話語權,切實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
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共同推進教育改革與發展。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落實好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大干部培養和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力度,落實“雙培養”機制。扎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不斷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引導全區師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加強學校工會、共青團、婦委會、少先隊和學生會工作,發揮各類群團組織育人紐帶作用。不斷加強和改進新時代教育系統統一戰線工作,團結引領黨外知識分子。
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市委實施意見,持之以恒抓好正風肅紀工作。貫徹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加強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建設,嚴肅懲處嚴重違反職業道德和學術道德的行為。加強學校紀檢監察機構和隊伍建設,健全教育決策、運行監督機制和權力運行制約機制,強化財務、基建、后勤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治理,有效預防和懲治腐敗,營造風清氣正的教育發展生態。
(二)落實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政策
健全保障財政教育投入持續穩定增長的長效機制,提高教育財政支出占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確保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在校學生人均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引導多元化教育投入,完善以政府、社會和受教育者合理分擔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的機制。建立教育獎勵基金,鼓勵社會力量出資、捐資辦學。統籌城鄉、區域以及各級各類教育發展,統籌條件改善和質量提升,優化教育資源配置,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現有教育資源與入學需求不完全匹配問題,加快新校建設,滿足適齡兒童入學需求。
(三)建立教育發展協同推進機制
把推動教育發展作為改善和保障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任務,構建全區上下貫通、層層負責的主體責任鏈條,確保“十四五”目標任務全面落實。構建“政府統籌、教育行政部門牽頭、部門配合、全民參與、人人盡力”的教育改革發展協同推進機制,及時研究解決教育改革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將教育改革發展推進情況作為考核鎮街和區級部門履行教育職責的重要內容,定期開展督導檢查,主動接受人大、政協的監督。
完善群眾建言獻策平臺,及時研究吸納人民群眾對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和建議。鼓勵企事業單位、社區、家庭和社會公眾多渠道、多途徑、多形式支持教育改革和發展。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手機客戶端等媒介,大力宣傳、準確解讀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舉措和相關政策,及時報道教育系統涌現出來的先進事跡和典型人物,引導社會樹立正確的求學觀、成才觀,營造全社會尊師重教的良好風尚和關心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的輿論氛圍。
(四)做好規劃組織實施保障工作
加強對規劃實施工作的領導,在區“十四五”總體規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教育改革發展的具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制定實施方案,強化統籌協調。及早謀劃學校建設等重點發展項目,制定時間表和路線圖,提前做好財力、物力、人力等相關準備。強化過程監管和指導,圍繞“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大課題,開展前瞻性、針對性政策研究,提出專業性、建設性的政策建議,推動規劃的有效實施。建立規劃實施情況定期報告制度,開展年度監測、中期和末期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