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113009307156W/2022-00094
- [ 發文字號 ]
- 巴南府發〔2022〕19號
- [ 主題分類 ]
- 文化
- [ 體裁分類 ]
- 其他公文
- [ 發布機構 ]
- 巴南區人民政府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2-03-15
- [ 發布日期 ]
- 2022-03-28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重慶市巴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 “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巴南府發〔2022〕19號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
“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區政府各部門,區屬國有公司,有關單位:
現將《重慶市巴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
2022年3月15日
(此件公開發布)
重慶市巴南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2年2月
目 錄
附表:巴南區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時期重點項目規劃表- 57 -
“十四五”時期是巴南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是巴南推進“一區五城”建設發展、提升巴南發展戰略地位和區域發展能級的重要時期。“十四五”時期文化和旅游發展形勢面臨復雜變化,但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相關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立足巴南文化和旅游發展基礎與態勢,根據《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編制《巴南區文化和旅游“十四五”發展規劃》,主要明確發展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闡明重點工作任務,是未來五年巴南文化和旅游發展的重要依據。
第一章 充分立足發展基礎與態勢
一、“十三五”期間發展成就
“十三五”時期,我國的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指引下,穩中有進、繁榮向好,在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有力支撐。“十三五”期間,巴南區文化和旅游工作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積極探索創新舉措,以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提升相關服務、繁榮文化事業、發展文化和旅游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為依托,持續遞進地滿足了區內外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和旅游需求,成效顯著。
(一)公共服務提質升級,文藝創作斬獲佳績
“十三五”期間,巴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轄
區內鎮街、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100%。全區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496.7㎡,人均紙質文獻資源0.79冊,數字文化資源300T。巴南公共文化服務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等國家媒體報道30余次。圖書館、文化館推行總分館制,并成功創建國家一級館,區廣播電視臺成功創建一級臺,區文化藝術中心、華熙文化體育中心、區博物館建成并對外開放。區圖書館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表彰為“農家書屋全面建設十周年先進集體”,被中宣部、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表彰為“第七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被國家圖書館授予全國“有聲閱讀示范基地”,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重慶市文明單位”稱號。深化公共文化互聯互通機制,開展流動文化服務,年均“菜單式”配送文化服務進基層1000場。建立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推出巴南區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平臺。全區廣播電視人口綜合覆蓋率達到99.9%以上。切實加強廣播電視行政監管,尤其是重保期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獲國慶70周年廣播電視行業安全保障工作全市先進集體。構建休閑旅游智慧體系,實現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重點旅游區域和三星級及以上酒店免費Wi-Fi全覆蓋,云林天鄉、豐盛古鎮及羊鹿山景區榮獲重慶市首批智慧旅游鄉村示范點。推動旅游廁所建設,獲得“全國旅游廁所革命先進區”稱號。龍洲灣旅游集散中心成功申報一級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創建單位。全區旅游交通導視系統基本實現全覆蓋。
“十三五”期間,堅持實施重點文藝作品創作扶持,組織文化骨干隊伍積極創作貼近時代、貼近人民心聲、適應新時代群眾新的審美與文化需求的文藝作品1000余件,出版文藝專著60余部,獲得國家級文藝獎項4個,市級一等獎30個。專場非遺舞臺藝術展演“巴歌渝調”在全市群星劇場成功上演,舞蹈《閨繡》、表演唱《唱起歌來上大梁》先后入圍兩屆全國“群星獎”,相聲《鄉音鄉情》榮獲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牡丹獎,書法作品《大西南賦》獲市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諧劇《讓我看你一眼》榮獲重慶市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并入圍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
(二)文物保護力度加大,文遺傳承創新發展
“十三五”期間,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發展,積極推動木洞、豐盛傳統風貌街區建設,完成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泉抗戰舊址群(孔園、聽泉樓、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舊址)修繕及展陳并對外開放,榮獲重慶市文物保護優質工程獎;完成木洞福音堂、丁雪松舊居、朱家大院、二圣戲樓、魚洞老街建筑群、鹿角日本戰俘營、林森浴室、楊氏碉樓等重點文物修繕及排危,解放重慶歷史陳列館建成開放。開展巴文化研究,舉辦“巴文化與文化遺產”2019年度巴文化研討會,巴渝文化研究基地落戶,編制出版《重慶巴南彭氏民居修繕與保護研究》、《重慶巴南朱家大院修繕與保護研究》等文化遺產專著,為文物考古和保護利用提供重要依據,區博物館藏品達到3500件。
“十三五”期間,全區非遺項目達到65個,依托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召開巴南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研討會,積極探索“互聯網+巴南傳統工藝”新業態,研發系列非遺項目衍生產品,2件非遺項目衍生產品獲“重慶好禮”大賽銅獎。積極開展非遺“進高校、進社區、進廣場”等交流宣傳展示活動,成功舉辦“我在重慶學非遺”“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我教老外學制茶”等主題活動,先后與日本、匈牙利、美國等國家和地區開展文化交流。編輯出版《巴文化研究-巴南歷史與文化研究文集》,為研究巴南歷史文化提供重要史料。
(三)地方志“兩全”目標全面完成,名鎮名村志實現零的突破
“十三五”期間,全面落實地方志“一納入、八到位”工作機制,編纂出版《巴南區志(1995—2011)》,《巴南年鑒》堅持一年一鑒公開發行。全面推進鎮街部門編修,全區已完成驗收出版部門志38部、鎮街志16部。《巴南中學校志》作為全區第一部特色志書公開發行。《荷花村志》入選第二批中國名村志文化工程叢書。《木洞鎮志》入選第五批中國名鎮志文化工程叢書。編纂出版《巴南圖集》《巴南記疫》專刊,記錄了重大歷史成績和重大突發事件。每年贈送《巴南年鑒》600余冊。累計贈送《巴南區志》(上下冊)800余套。在巴南區圖書館巴渝文化文獻館建成巴南地情展示室,為群眾提供便捷的地方志文化服務。
(四)產業發展穩步推進,品牌形象不斷提升
“十三五”期間,區委辦區政府辦制定出臺了《關于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等政策文件,成功引進華熙文化體育中心、漢海海洋公園、圣燈山康養農旅小鎮等文旅產業龍頭項目,引進迎龍峽影視拍攝基地、昊宇航空房車露營基地等鄉村旅游開發項目,引進重慶奇石文化城、華熙國際美術館、鳳凰大劇院等現代文化服務業項目,進一步豐富了文化旅游產業業態。高標準編制《巴南全域旅游整合發展與運營策劃》,完成全區文旅資源普查。新增豐盛古鎮、羊鹿山景區、漢海海洋公園等4個國家4A級旅游景區。二圣鎮集體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二圣鎮獲評重慶市第三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豐盛鎮獲評“重慶市鄉村文明旅游示范鄉鎮(街道)”,安瀾鎮頂山村獲評“重慶市鄉村文明旅游示范村”,豐盛鎮油房村被評為全市鄉村旅游重點村,五斗丘小院等6家民宿獲評“重慶市最美旅游民宿”。華熙文化體育中心成為城市文旅新地標,西流沱小鎮獲得“第二屆文旅新地標”“重慶文旅新地標網絡人氣獎”。2020年,規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31億元,同比增長約25.09%,文旅在建項目完成固定投資約32億元,同比增長約220%,“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保持兩位數;全區旅游綜合收入127.73億元,累計接待游客3227.45萬人次,分別同比下降10.35%和3.96%(由于疫情影響),與“十二五”期末相比,分別增長64.6%和29.8%。
“十三五”期間,建成“一機游巴南”智慧文旅平臺,打造了“巴南文旅”官方微信公眾號,“樂享四季·生態巴南”旅游形象突顯,唱響了“老巴縣、最重慶”“游巴地、賞巴景、住巴居、品巴味”推廣語,塑造了“巴巴虎”文旅IP品牌,文化和旅游業穩步發展,獲評“首批國民休閑旅游勝地”,成功入選市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名單。在全市“曬文化·曬風景”活動中,獲得“最佳傳播獎”,成功舉辦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重慶文化旅游消費季巴南簡單生活節、“醉美是家鄉”鎮街文旅推介活動等,極大地聚集了旅游人氣。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產業,舉辦各種節慶活動,帶動農副產品量價齊升,開創旅游帶動群眾致富的新路子,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東溫泉鎮扶貧干部梁正勇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
圖1:巴南區現狀旅游項目布局圖
(五)市場監管不斷加強,行業管理逐步規范
“十三五”期間,成立區旅游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加強全區旅游經濟發展工作的組織領導。規范市場秩序,健全文旅市場監管體系,持續深化文化和旅游領域“放管服”改革,建立“互聯網+政務”工作機制,按照權力清單依法行政,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嚴格落實24小時值班制度,持續開展旅游市場清理整頓,定期開展旅游環境專項整治行動,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抓好“不合理低價游”等專項整治,對轄區內旅行社及門市部進行全覆蓋專項檢查,凈化文化和旅游市場環境,游客滿意度不斷攀升。狠抓旅游安全工作,制定旅游安全相關文件,以新興涉旅項目為重點開展行業監管,定期分析研判文化和旅游行業安全風險隱患。針對重點景區、重點時節,聯合相關部門開展專項檢查,及時研究解決安全監管工作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開展文明旅游宣傳,在景區景點和巴南文旅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開展文明風景區(點)、文明星級飯店、文明游客、文明旅游等宣傳活動,切實提升行業素質。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關鍵時期。全球局勢的不穩定和不確定性突出,新冠肺炎疫情更給世界旅游業發展造成重大而長遠的影響,文化和旅游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變局,挑戰與機遇并存。
(一)發展機遇
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帶來的戰略機遇。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深入實施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和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等重大戰略,著力深化改革、擴大內需,對巴南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帶來利好。國家為應對疫情沖擊、恢復經濟發展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有助于更好地保護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助推文旅市場復蘇。加之以重慶跨境公路班車為重點的東盟、中亞國際貿易不斷加強,建設內陸開放高地進程不斷提速,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為巴南文化和旅游進一步提升對外溝通交流帶來重大機遇。
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協同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快推進,帶來諸多政策利好、投資利好、項目利好,極大提振文旅市場,共同推動兩地文化和旅游產業協同發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推進川渝地區“一卡通”服務工程,有利于推動兩地文旅互動、聯動發展,推進兩地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重慶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加快布局,因地制宜引導主城都市區發揮優勢、彰顯特色。巴南幅員面積大、地理區位優、歷史底蘊深、生態條件好,是重慶中心城區建設“南部人文之城、東部生態之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山、水、林、泉、湖、島等生態資源豐富,有著千年名邑巴縣歷史文脈、眾多的歷史遺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革命文化、抗戰文化、民俗文化,是巴渝文化最重要的傳承地之一,在重慶打造文化強市、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目標下,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好巴南的優勢,為全區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提供巨大潛能。
巴南區全力建設“一區五城”帶來的戰略機遇。加快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打造南部新城、重慶國際生物城、重慶高職城、惠民智慧總部新城、大江科創城“一區五城”,有利于推動巴南文旅融合、科技賦能,培育繁榮文旅市場,豐富文旅業態,提供人才支撐,為打造文旅精品助力添彩。
文旅市場發展新常態的時代機遇。經濟內循環、消費回流利好文化和旅游業發展,國內旅游市場總體向好。在內循環明顯增強的新形勢下,做大做強旅游產業,培育繁榮國內旅游市場,充分釋放內需潛力,促進國內大循環。“低密度+高質量”的品質旅行和“大眾化+高頻次”的休閑式旅行將成為新常態,本地游、周邊游等“輕度旅游”模式快速崛起。尤其是當今文化體驗游、康養游、大眾休閑度假游、回歸自然游、自駕游和文化創意、戶外運動與野外探險等旅游需求的規模化發展,以及旅游消費層次的分化,個性化旅游需求的發展,將為巴南文旅產業的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新一輪科技革命深入發展,有助于推動數字經濟與文化和旅游業深度融合,更好地為文旅賦能、為生活添彩。
(二)面臨的困難
當前,巴南文化和旅游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突出困難和問題。缺乏支柱性文化和旅游產業,缺少聚集性文化產業園區、街區和核心景區、度假區;消費不足,涉及“吃住行游購娛”各方面的消費產品有效供給不足;基礎配套不完善,以交通為主的基礎和配套設施存在短板;抓文旅發展的合力不夠,相關部門、園區的力量整合不夠。
第二章 明確把握指導思想、發展原則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貫徹重慶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巴南“一區五城”及“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大局,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加快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推進文化鑄魂、發揮文化賦能作用,推進旅游為民、發揮旅游帶動作用,推進文旅融合、努力實現創新發展,不斷推動巴南文化和旅游發展邁上新臺階,提高巴南文化軟實力。
——堅持高質量發展。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堅持推動文化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堅持新型城鄉統籌發展,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短板。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建設文化產業園區,著力創建A級旅游景區、旅游度假區、田園綜合體等精品文旅景區,以品牌為引領,創意產品內容,優化場景設計,完善體驗體系,做精產品、做優服務、做好運營,追求質量與效益全面提升。
——堅持生態優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加注重生態保護和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落實溪河保護規劃,加強穿越區域內溪河的文化挖掘、生態保護,支持和引導城市溪河空間的提檔升級。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發揮旅游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走綠色、低碳、協調發展的道路,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堅持融合發展。堅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促進文旅與醫藥、農業、商業、體育、工業、康養、教育、科技、互聯網等領域的滲透融合、協同并進,以深度融合促進理念創新、機制創新、業態創新、產品創新等,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創新發展。以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變革催生新的發展動能,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發展理念創新、業態創新、服務創新、模式創新、管理方式創新。推進“智慧+”、數字文化等重大戰略,催生更多的文旅消費場景,刺激文旅消費。
——堅持市場主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政府宏觀引導的作用,以人民對文化和旅游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導向,積極推進文旅產業市場化進程,培育壯大文旅企業,加快文旅項目開發與建設,以項目帶動文旅融合,調動市場主體活力,增強市場核心吸引力和競爭力,激發文旅發展內生動力。
——堅持開放引領。注重國際文化和旅游交流互鑒,提高文化和旅游的開放水平, 服務全國,面向全球,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質內涵,用旅游傳播文明、彰顯文化自信,推動巴南文化和旅游“走出去”,提升巴南文化軟實力。
“十四五”期間,圍繞重慶建設文化強市、打造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中心城市打造“南部人文之城、東部生態之城”、巴南加快建設“一區五城”、打造“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以建成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新范例為統領,以生態和文化為核心,突出做好大健康旅游產業,大力實施文旅融合發展戰略,推動文化、旅游、康養及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積極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把巴南建成文化強區和“老巴縣、最重慶”品質生活休閑目的地,成為重慶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力爭到2025年,巴南區文化和旅游高質量發展實現新突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文物保護和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更加完善,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旅、醫旅、農旅融合發展,“古鎮”“溫泉”“巴縣老院子”“美麗鄉村”四大品牌效應顯現,文旅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和旅游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產業成為全區戰略性支柱產業之一。
展望2035年,我區基本建成文化強區,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全區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文化事業更加繁榮,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大幅提升,優秀文藝作品、優秀文化產品和優質旅游產品充分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文化和旅游發展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有力支撐。
表2 巴南區“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游發展指標表
分類 |
序號 |
指標 |
單位 |
2020年 基礎值 |
2025年目標值 |
建設文化強區 |
1 |
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 |
㎡ |
496.7 |
800 |
2 |
年均文化活動 |
次 |
1400 |
1500 | |
3 |
年均創作市級及以上優秀文藝作品 |
件 |
30 |
40 | |
4 |
市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個 |
13 |
15 | |
5 |
市級以上文保單位開放利用率 |
% |
50 |
70 | |
6 |
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
% |
7.5 |
8.5 | |
7 |
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 |
% |
— |
9.5 | |
8 |
規模以上文化企業 |
家 |
24 |
54 | |
建設品質生活休閑目的地 |
9 |
旅游業增加值占全區GDP比重 |
% |
2.4 |
3.1 |
10 |
旅游總收入 |
億元 |
127 |
245 | |
11 |
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數量 |
個 |
5 |
7 | |
12 |
市級以上旅游度假區數量 |
個 |
1 |
2 | |
13 |
等級景區智慧化率 |
% |
— |
100 | |
14 |
精品特色旅游線路 |
條 |
3 |
5 |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和旅游工作,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充分發揮文化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支點作用、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的重要力量源泉作用,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不斷提高巴南文化軟實力。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和旅游工作,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范。
(一)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文藝作品創作、文化產品和旅游產品供給全過程,強化教育引導、文化熏陶、宣傳展示、制度保障,弘揚主旋律,壯大正能量。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四史”教育。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增強全區人民的國家意識、法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生態文明意識等。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繼承革命精神。
(二)加強對巴渝特色文化的發掘研究和闡釋
加強巴渝文化展示和發掘研究,定期邀請學者、專家開展專業講座、培訓。鼓勵區內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單位與高校等機構開展專業合作,建立理論研究合作共享平臺,合力推動全區巴渝文化研究向縱深發展,挖掘一批凸顯巴渝文化特色的經典性元素和標志性符號,用好用足文化、文物、旅游資源,延續歷史文脈,弘揚時代價值。
(三)提高群眾文明素養和審美水平
持續開展惠民演出、高雅藝術進校園等活動,把送文化和種文化結合起來,實現文化扶志、扶智。加強全民藝術普及,開展藝術展演,普及藝術知識,加強藝術培訓,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提高人民群眾的藝術修養和審美水平。貫徹落實開展社會藝術水平考級公益行動。大力推進文明旅游,引導游客和旅游從業人員成為中華文明的實踐者和傳播者。
(四)促進移風易俗
積極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群眾自覺破除陳規陋習。發揮文化的教化功能,通過文藝作品、文化體驗、公共服務等,培育文明新風,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健全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務體系,發揚志愿精神。弘揚誠信文化,推進誠信建設。
傳承優秀巴渝特色文化,引導巴渝文化融入長江文化,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與利用,加大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工作力度,創新文物展示方式、提升博物館展陳水平,著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激發傳統文化的時代活力,彰顯巴南優秀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融合發展的文化形象。
(一)強化文物基礎保護利用工作
推進歷史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大力實施歷史文化建筑保護工程,重點實施保護修繕一批、開發利用一批、搶險排危一批文物項目和民居大院,全面推進南溫泉抗戰舊址群保護利用,加快推進對木洞、豐盛古鎮傳統風貌街區的文物修繕保護利用,推進社會資本實施天星寺廖家大院、石龍覃家大院、楊氏碉樓、周恒順故居、彭家院子等傳統民居大院的修繕保護利用。統籌推進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和紅色旅游發展,傳承革命文化,著力推進全區12處革命文物的修繕和保護利用。完善做好文物登錄工作,全面劃定區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建立全區可移動文物數據庫和歷史文化資源信息庫,爭取新增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布一批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高度重視城鄉規劃與建設中的文物保護工作,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充分考慮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管理需要,嚴格落實基本建設考古制度。在堅持國有不可移動文物所有權不變、堅守文物保護底線的前提下,探索社會力量參與國有不可移動文物使用和運營管理,鼓勵、支持村(居)委會等群眾自治組織依法依規保護管理使用區域內的不可移動文物。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在確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護區域依法依規、因地制宜適度發展服務業和休閑農業。
(二)大力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活態傳承
加強非遺傳習基地建設,積極創建市級非遺生產性保護基地,著力推進木洞山歌、接龍吹打等項目品牌化發展。依托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推動魚洞亂針繡、周氏傳統木作技藝、四合胡豆等項目發展,打造“一鎮一品”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實施傳統工藝振興工程,建立區級傳統工藝振興目錄制度,鼓勵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力量合作,開發一批文創商品,推進刺繡、木雕、樹葉畫制作、茶葉制作、石雕、竹器、釀造等傳統工藝產業向品牌化、集群化升級發展。繼續加強非遺項目挖掘整理和保護,持續建立健全非遺名錄和傳承人體系,鼓勵支持非遺傳承人開展授徒、傳藝、交流等活動。十四五期間,力爭區級以上非遺項目達到80個以上。多渠道宣傳展示,繼續開展好“老外@Chongqing”等系列活動,支持發展鄉村傳習隊伍,發動鄉村開展傳統歌舞、戲曲、廟會等民俗活動,持續推動非遺項目開展國內國際文化交流互鑒,不斷增強巴南文化傳播力和輻射力。
(三)加快博物館事業發展
全面提升巴南博物館文物保護、陳列展示和研究水平,使巴南博物館成為展示巴南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窗口。加強文物征集,建立健全能夠體現巴南地方歷史文化特色的藏品體系,夯實藏品管理。深化博物館對外開放服務,加快智慧博物館發展,全面提升陳列展示水平。對文物庫房及展柜進行系統性改造,全面提升預防性保護文物收藏能力,實施楊滄白故居等分館安防系統建設。加大對文物博物館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支持力度,開發出一批精品,增強博物館自身造血功能。
(四)著力巴渝特色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
鼓勵建設小型博物館、展覽館、紀念館、村史館、文化服務中心等,打造多層次巴渝文化傳播空間。將巴渝傳統文化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在城市風貌、市政設施建設中展示巴渝文化元素,重點依托巴濱路、旅游集散中心、重要交通節點、傳統風貌街區等,建設體現巴渝風格的雕塑(小品)、壁畫(涂鴉)等城市文化藝術景觀,彰顯巴南人文精神和城市形象。激活巴渝文化遺產資源,結合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發展具鄉情鄉愁鄉趣鄉味的文旅業態。
(五)提升地方志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
切實發揮好地方志存史、資治、教化功能,強化地方志“官書”地位,堅持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根據全國統一部署,啟動第三輪修志工作,堅持《巴南年鑒》一年一鑒公開出版。督促責任單位加快志書編修進度,實現鎮街、部門志書全覆蓋。繼續推進符合條件的鎮、村編修全國名鎮(村)志;啟動巴南區名院(醫院)、名校(學校)志的編纂工作。完善巴南地情展示室建設,加強對鄉鎮村史志館的指導。加強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服務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講好巴南故事。
專欄1: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重點項目 |
巴南歷史人文本底梳理工程:系統梳理巴南人文本底和巴文化、巴渝文化脈絡,挖掘巴南抗戰文化、革命文化、溫泉文化、古鎮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內涵。 南溫泉抗戰舊址群保護利用項目:在南溫泉實施抗戰舊址群保護利用,對唯廬本體及周邊環境進行全面修繕;完成中央政治學校研究部舊址地質災害治理及修繕保護和陳列布展;對竹林別墅進行全面修繕保護;對校長官邸舊址陳列布展并對外開放;完成南泉抗戰舊址群防雷工程等修繕保護利用工程。 木洞傳統風貌街區建設項目:對木洞古鎮石寶街、解放路、水溝街、前進路4條主街和楊滄白舊居、丁雪松舊居、黃啟璪舊居等6處文物建筑,李華飛故居、木洞公寓、徐家院子等7處優秀歷史建筑進行整治保護。 豐盛古鎮傳統風貌街區建設項目:對豐盛古鎮進行整體保護性修繕,加強一品殿等文物保護和古鎮停車場、道路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彭氏民居文物建筑保護利用示范工程:開展彭氏民居古建筑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及二期陳列布展,打造書吧、文創、文化交流區等相關配套項目,將其建成一個集文化特區、藝術集市、論壇講堂、近郊休閑于一體的城市文化客廳。 名特志編纂項目:完成《重慶市護士學校志》《重慶市清華中學校志》編修,積極推進《重慶市實驗中學校志》編纂,啟動名鎮志《豐盛鎮志》編纂。 |
圍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標準化、均等化建設,進一步推進全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城鄉一體化建設,加快全區公共文化陣地數字化、智能化進程,進一步縮短文化服務半徑,切實保障好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服務好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一)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
加強區級重點文化設施建設,推進建設環樵坪山片區和木洞片區文化藝術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支持鼓勵民營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升級改造巴渝文化文獻館,深入推進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及24小時圖書館建設,不斷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形式,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優質的文化服務。抓好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加強鎮街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管理,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相銜接,加強資源統籌和共建共享,推動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拓展服務功能。抓好鎮街文化服務中心、村社級文化陣地建設,持續提升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建設及服務水平,提檔升級10個鎮街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推進轄區A級景區內文化館、圖書館分館建設,依托特色民宿打造圖書驛站。推進區圖書館鎮街分館“智能圖書館柜”布點布局,到2025年實現鎮街分館24小時服務全覆蓋。啟動“1+23+N”巴渝鄉情藝術群落建設,即1個區級、23個鎮街級、N個點狀巴渝鄉情藝術群落,打造系列精致而有特色的民俗村、藝術村。
(二)豐富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
常態化做好區內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及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等文化陣地免費向市民開放工作。融合推進文藝事業、巴渝文化繁榮發展,以巴渝文化為主題,打造系列音樂、戲劇曲藝、舞蹈、平面藝術等原創文藝精品,每年原創文藝精品不少于40件,力爭打造出具有國家、市級影響力的原創作品。繼續抓好全民藝術普及和“書香巴南”全民閱讀服務,不斷完善供書、購書、借書、讀書服務體系,積極為廣大群眾進行藝術、閱讀等方面免費培訓,開展好陣地培訓輔導和基層培訓輔導,鼓勵社會組織開展閱讀推廣和提供公益文化服務。持續推進流動文化服務進村活動,開展送演出、送圖書閱覽、送講座、送輔導培訓、送法規政策宣講等活動。改革公共文化物聯網配送機制,大力推動文藝演出、文藝培訓、慕課等文化服務進基層、進校園、進景區。完善巴南區公共文化數字資源平臺,持續推進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公共文化陣地智能化建設,統籌實施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加強數字產品和服務開發,繼續深化推廣“菜單式”服務模式,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手段。
(三)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完善群眾文化活動長效機制,發掘本地文化內涵,廣泛開展好節慶、民俗、非遺傳習等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持續創辦好“歡笑巴南”群眾文藝大舞臺,唱響主旋律、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提振精氣神,打造成為巴南特色文化活動品牌。堅持開展“世界讀書日”“全民閱讀月”“國學體驗季”“好書伴旅行”等節慶讀書活動,持續開展“Hey!巴圖”閱讀品牌推廣活動,做大做強以“巴圖大講堂”“小葵花公益課堂”等為基礎的城市閱讀品牌活動,繼續開展系列經典閱讀活動,提升科學文化藝術類講座的質量,倡導新型親子閱讀方式,開展多層面的讀書會等閱讀推廣活動。積極組織優秀文藝作品參加市級以上展演、賽事,大力弘揚地域特色文化,推介展示巴南良好形象,講好巴南故事,擴大巴南文化影響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全區文化惠民活動,著力辦好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巴南文旅惠民消費季等活動,創新開展廣場舞展演、“村晚”、群眾歌詠比賽等活動。
專欄2:公共文化服務提升重點項目 |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建設環樵坪山片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木洞片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推進重慶財經學院公共圖書館建設,支持鼓勵民營美術館、博物館等文化設施主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提檔升級一批鎮街、村社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蓮花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A級景區推進文化館、圖書館景區分館建設,在特色民宿打造圖書驛站。推進巴渝文化文獻館建設。 公共文化陣地數字化建設:統籌建設綜合數字文化服務中心。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數字資源服務平臺。大力推動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推進線上資源配送工作,豐富數字文化館線下體驗項目。推進區圖書館鎮街分館“智能圖書館柜”建設。 文旅融合--文藝活動進景區項目:改革公共文化物聯網配送機制,大力推動文藝演出、文藝培訓、慕課等進景區,同時結合我區旅游資源,開展采風、慕課拍攝等工作,使巴南風光與慕課教學融為一體。 |
(一)鞏固壯大主流輿論陣地
建強用好融媒體中心,精耕本地內容,強化本地服務和社交互動,建成本地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社區信息樞紐,做強做實基層黨的宣傳思想工作新平臺、新載體、新陣地。適應新傳播環境對主流媒體新聞報道的多樣化要求,提升融合媒體輿論引導水平,實現主流輿論傳播效能的最大化,更好服務于黨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聚焦主題主線,持續鞏固壯大主流輿論。圍繞重要時間節點和重要主題開展好主題宣傳。
(二)深化智慧廣電建設
深化智慧廣電建設,推動廣播電視傳輸覆蓋提質增效、公共服務優化升級,廣播電視“村村響戶戶通工程”、應急廣播系統完好率達到100%。完成全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全面推進“智慧廣電+公共服務”,提升惠民工程實效。完成播出機構綜合頻道高清播出和本地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升級改造。加快廣電5G建設和寬帶電視應用,推進有線電視網絡進村入戶。以“智慧廣電”建設為抓手,推進融合媒體內容創新與媒體業態的創新融合,建立各種線上線下媒體服務深度融合的服務類節目創新示范平臺。
(三)持續推動內容建設
以弘揚“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以巴渝優秀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情懷和火熱的現實生活為主要創作方向,打造廣播電視優秀作品。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綜合運用多媒體表現形式,生產更多融媒體產品,拓展媒體的社會服務。加快建設全媒體內容供給體系,統籌考慮音頻節目、短視頻、豎屏節目等形式,針對不同場景和需求提供豐富多彩的內容。
(四)加強行業監管
加強行業監管,全面落實安全播出。圍繞安全播出目標,健全安全保障體系,完善安全事件事故應急處置機制,持續做好重大節日、重要活動、重點時段的安全播出工作。
專欄3:廣播電視體系建設重點項目 |
巴南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巴南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將建設1個區級平臺、23個鎮街級平臺、186個村級平臺以及1430個點位(每個點位包括兩個終端設備),廣播電視“村村響戶戶通工程”、應急廣播系統完好率達到100%。 |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推動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分眾化、高水平文化需求。
(一)優化文化產業結構布局
充分發揮巴南作為重慶最大的中心城區優勢,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及“一區五城”建設目標,合理布局發展文化產業業態,加快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圍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強鎮帶村”工程,以非遺傳承利用、民間藝術發展、鄉村藝術創作為依托,大力推進實施“一鎮一特色”鄉村特色文化產業。圍繞南部人文之城及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建設,著力開展濱江文旅商業休閑帶建設,聯動重慶高職城、大江科創城,大力發展文化休閑娛樂產業、創藝產業、文化演藝產業、工藝美術業、藝術品業、文化教育產業等,著力引入直播、動漫、游戲、電競、演藝二次元型的文化產業項目。在南部新城及惠民智慧總部新城,重點引入和推進文化裝備制造業、數字文化產業類新興科技型文化產業項目,著力推進數字文化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文化教育、影視產業園等建設。在重慶國際生物城,重點引入和推進創藝設計、專業設計類新興創意型文化產業項目。
(二)推動優勢文化產業聚集發展
支持數字文化和動漫游戲產業發展。提高網絡音樂、網絡視聽等原創能力,大力培育數字閱讀、數字影音、VR/AR游戲等新型業態,加快培育一批數字文化龍頭企業,創新數字化消費場景。以正大動漫游戲基地、區科技文化微企孵化園、重慶理工大學大學生創業基地、重慶工程學院大學生創業基地等為載體,發展動漫游戲設計研發、游戲運營、專業設計等產業,構建動漫游戲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及動漫網游教育科研、產業孵化、產品展示等中心,積極引進動漫衍生品研發生產企業。布局特色文化用品和文化科技設備生產制造。依托區內經濟園區等平臺資源,布局和爭取樂器、燈飾、游樂游藝設備、節慶用品等市級特色文化用品設計生產基地落戶巴南;布局和爭取全媒體制播、高清影像、特效影院、場景化舞臺、智能音箱、家用視聽、智能可穿戴、沉浸式體驗等文化科技設備研發制造項目落戶巴南。推動創意文化產業發展。依托相關園區和街區,大力發展視覺藝術、工藝與設計、環境藝術、廣告裝潢、服裝設計、軟件與計算機等方面的創意人群,培育一批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創意設計文化企業。推動演藝產業和娛樂業發展。推動華熙文化體育中心、星光劇場、西流沱文旅小鎮等構建城市演藝集聚區。盤活劇場資源,推動與“重慶演出院線”的合作發展。推動娛樂場所標準化建設和連鎖品牌化發展,規劃和支持線上K歌等新型歌舞娛樂業,促進電子競技與游戲業融合發展。鼓勵影視產業發展。發揮巴南中國優秀旅游城區、中國溫泉之鄉、中國歷史文化名鎮等資源的取景取材優勢,支持巴南微電影創業園、迎龍峽影視拍攝基地發展,依托物流基地,鼓勵電影工廠、外景基地、攝影棚建設,引導影視企業來巴南合作拍攝具有地域特色、時代風尚的影視佳作。支持城市影院、社區影院、鄉鎮影院和惠民電影室內放映廳建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觀影需求。
(三)大力培育優質文化市場主體
大力培育引進一批優質文化市場主體,以華熙文化體育中心、道角1979文創園區等為載體,推進國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街區創建,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十四五”期間,創建市級以上文化產業園區1個以上,培育規上文化企業54家以上。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積極營造有利于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營商環境和政策環境,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指導相關行業協會建設,鼓勵中介組織發展,提高行業自律水平。大力孵化培育各類文化市場主體。鼓勵各類企業有序進入巴南區文化市場,大力扶持和培育大型文旅企業,重點培育3家有實力的大中型文化產業集團,制定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鼓勵政策。構建文化產業“雙創”服務體系,引導文化領域眾創、眾包、眾扶,培育大批“小而美”“小而優”的文化市場主體。大力推動重點項目招商引資。建立重點文化產業項目庫,大力引進國際國內知名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對符合規劃的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可實行招商引資“一事一議”。鼓勵文化企業加快創建現代企業模式,推進企業技術進步和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四)實施數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
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依托巴南千億級“數智”經濟產業集群打造,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推進文化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擴大優質數字文化產品供給。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主動對接新基建,支持面向行業通用需求,完善文化產業“云、網、端”基礎設施。建設一批文化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支持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在文化產業領域的集成應用和創新,將巴南的特色巴文化、溫泉民俗文化、非物質文化等與現代科技融合,打造“沉浸式互動體驗”產品,打造身臨其境的場景化文化體驗。加強數字文化產業內容建設。深刻把握數字文化內容屬性,加強原創能力建設,推動“巴巴虎”IP、巴渝文化、革命文化等充分融入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網絡音樂、網絡表演、網絡視頻、數字藝術、創意設計等產業形態,打造更多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數字文化品牌。依托南部新城、重慶國際生物城、大江科創城、惠民智慧總部新城、重慶高職城等,加快推進巴南區數字文化產業園建設,創建重慶市級文化產業園區。培育數字文化產業新業態。支持文物、非遺文化等通過新媒體傳播推廣,支持文化場館、文娛場所、景區景點、街區園區開發數字化產品和服務,加快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培育文化領域垂直電商供應鏈平臺。
專欄4:文化產業重點項目 |
長江創藝中心:聯動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美術半島等,依托李家沱水輪機廠老廠房等,深挖工業文化歷史,招商引資打造文創園區,打造形成具有巴渝特色的文化休閑消費體驗地。環華熙文創產業園:以華熙文化體育中心為重點,著力增強音樂演藝、創意設計、數字創意、直播基地、工藝美術等產業聚集性,打造市級文創產業園,增強產業園孵化和服務功能,培育具有巴渝特色的小微文化企業和個人工作室,不斷培育新動能,打造新的增長極。巴巴虎文創項目:建立巴巴虎IP形象文創產品研發體系,開辦巴巴虎文創店,推進巴巴虎樂園建設,利用媒體和節會活動做好巴巴虎IP形象宣傳推廣。道角1979文創園區項目:對位于道角三村的重慶機床配件一廠進行改造,占地面積約40畝,擬投資打造吃、喝、玩為一體的文創園區。 |
品牌工程
旅游業作為綜合性產業,涉及面廣、帶動力強、開放度高,是促進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緊緊扭住旅游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托濱江、溫泉、山水、島湖、林田的生態資源優勢和“巴渝文化、溫泉文化、抗戰文化、革命文化、民俗文化”的歷史文化優勢,打造巴南文旅品牌。
立足資源稟賦,突出重點,推動醫旅、文旅、農旅融合發展,打造“古鎮”“溫泉”“巴縣老院子”“美麗鄉村”四大品牌,以點連線帶面,做響做靚巴南文旅品牌。
(一)打好“古鎮牌”
突出建設木洞古鎮和豐盛古鎮,突出展現巴渝水陸聯運歷史的古鎮商業文化。著力建設木洞“一鎮兩島”都市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長江生命灣區,著力推進木洞文旅融合濱江小鎮、桃花島長江生態植物島、自然科學生態島、中壩島自然人文科學島等項目,聯動重慶國際生物城,打造高品質濱江民宿等業態,形成長江生態島鏈。融合發展古鎮人文、濱江休閑、生態島嶼等業態,推進木洞傳統風貌區建設,推進林家大院、蘇家大院等鄉土建筑保護修繕,管護利用好楊滄白、丁雪松、黃啟璪、李華飛等名人故居,打造文化新地標;做強木洞非遺文創平臺,突出做好木洞山歌節、戲曲藝術館、美食工藝坊等,著力提高“木洞四寶”知名度等,形成重慶非遺展演的重要窗口;建設木洞旅游集散中心,輻射帶動東溫泉、豐盛、二圣等區域發展。開發長江水上游線,建設游船碼頭,融入重慶兩江游、三峽游水上線路,推出朝天門-木洞-涪陵中短途重慶濱江休閑水上新游線。打造豐盛古鎮古商業文化展示地。對豐盛古鎮進行整體保護性修繕,重點推進豐盛傳統風貌區建設,突出古鎮碉樓等巴渝鄉土建筑特色,加強一品殿等文物保護;推進“墨海”區域水街和市集廣場建設;推進古鎮停車場、道路等相關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優化提升景觀風貌;研發設計文創伴手禮,優化發展古鎮茶館、地方小吃、鄉土工藝品銷售等業態;結合文藝作品創作,加速景區與文化演藝相結合的旅游產品開發。
專欄5:古鎮品牌重點項目 |
木洞文旅融合濱江小鎮:建設木洞“一鎮兩島”都市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長江生命灣區,著力打造木洞文旅融合濱江小鎮、桃花島長江生態植物島、自然科學生態島、中壩島自然人文科學島等項目。 豐盛古鎮古商業文化展示地:突出古鎮商業文化特色小鎮發展,提升景觀風貌,優化發展茶館、地方小吃、鄉土工藝品銷售等業態,著力推進“墨海”區域水街和市集廣場建設,打造鄉土文化體驗地。研發設計文創伴手禮,策劃傳統大院民宿群建設。 |
(二)打好“溫泉牌”
充分發揮巴南溫泉資源富集以及西部第一個“中國溫泉之鄉”品牌優勢,圍繞東溫泉、南溫泉、橋口壩溫泉等,建設成為重慶“世界溫泉之都”的核心組成部分,積極創建東溫泉、南溫泉國家溫泉旅游名鎮,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重點培育東溫泉鄉村旅游集聚區和南溫泉文創旅游集聚區,引進品牌溫泉酒店和溫泉民宿,東溫泉依托溫泉、熱洞等核心資源和鄉村田園風情,重點發展鄉村溫泉康養度假產業,南溫泉深度挖掘文化內核,打造人文溫泉、創意溫泉和藝術溫泉等多元的溫泉產品。實施“溫泉+”戰略。推進溫泉泡浴保健養生與中醫藥、理療、茶道等傳統養生文化,以及瑜伽、抗衰技術等國際養生理念相融合,加快溫泉康養產品、業態、技術研發及服務創新,大力發展“溫泉+醫療”“溫泉+康復”“溫泉+美護”“溫泉+水樂”“溫泉+文創”等系列產品和業態。加強區域協作互動與推廣。推進溫泉旅游與周邊區域生態游、休閑游、觀光游、民俗游等產品融合,形成多業態互動發展格局。積極融入重慶市溫泉旅游推廣體系,加強與世界溫泉及氣候養生聯合會、世界旅游城市聯合會、中國旅游協會等國內外組織合作。
專欄6:溫泉品牌重點項目 |
東溫泉鄉村旅游集聚區項目:推動市級溫泉旅游度假區項目招商落地,引進國際品牌溫泉度假酒店,策劃打造“溫泉+醫療”“溫泉+康養”集群。將溫泉資源與田園風光、農耕文化、民風民俗、地方物產等進行融合,完善景區旅游配套設施,設計建設溫泉主題景觀,形成“溫泉”“田園”交相輝映的旅游集聚區。 南溫泉文創旅游集聚區項目:突出南溫泉“記憶”主題,展現“溫泉+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南溫泉深厚歷史文化,保護和建設南溫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戰舊址群,引進國際品牌溫泉度假酒店,開發溫泉文創藝術類產品,探索夜游體驗,豐富半邊街商業業態,盤活南溫泉景區商業業態與溫泉酒店度假。形成“溫泉”“文化”交相輝映的旅游集聚區。 |
(三)打好“巴縣老院子牌”
利用巴南傳統民居大院較多的優勢,創新文物保護利用機制,在確保傳統民居大院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護區域依法依規、因地制宜發展民宿等服務業,著力塑造“巴縣老院子”民宿品牌。大力推進以傳統民居保護利用,推動天星寺廖家大院、石龍覃家大院、南溫泉曾公館、木洞林家大院、黃家大院等歷名文化建筑修繕保護;重點突出傳統民居活化利用,探索民宿、養老、展陳、文化展演等文旅業態與傳統民居相結合的保護性開發利用模式,形成民宿、博物陳列、鄉村藝術工作室、老匠工坊、非遺展示等系列產品,依托天坪山、南溫泉、石龍、木洞、豐盛等傳統民居大院集中地為重點,打造一批精品康養民宿,形成“天坪院子”“巴山風情”“巴地原鄉”三大民宿聚集區。
專欄7:“巴縣老院子”品牌重點項目 |
“巴縣老院子”建設項目:著力推進木洞、豐盛、天星寺、南溫泉等重點區域文物大院保護建設,統籌推進石龍覃家大院、天星寺廖家大院、南溫泉曾公館、木洞林家大院、黃家大院等傳統民居大院的修繕。在確保傳統民居大院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護區域依法依規、因地制宜發展民宿等服務業。 |
(四)打好“美麗鄉村牌”
以鄉村振興、大健康產業發展為主題,緊抓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機遇,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天坪山鄉村旅游示范帶為重點,實施“強鎮帶村”,形成一批鄉村旅游重點村,擴大鄉村旅游品牌影響;按照“一鎮一品,一城多品”原則,推進南部片區、東部片區等鎮街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發展一批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提升鄉村旅游服務品質,完善鄉村旅游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打造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著力推進木洞—東溫泉—豐盛、二圣—天星寺—南彭等精品鄉村游線。推進鄉村優品工程。推動鄉村土特產品、特色食品、文創手工藝品等品牌化、旅游化包裝,支持鼓勵開發伴手禮、后備箱農產品。著力塑強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做精做優“二圣梨”“巴南銀針”“樵坪貢米”“接龍蜜柚”“烏皮櫻桃”等農業品牌,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鎮街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兩品一標”認證。推進智慧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旅游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支持各大電商平臺開展旅游電商助力鄉村振興行動。
專欄8:美麗鄉村品牌重點項目 |
云林天鄉提檔升級項目:打造養生養老養心、旅游度假、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度假景區,達到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花果天坪山的效果。將重點進行景區提檔升級,包含民宿改造、鄉村酒店建設及景區游樂項目、基礎設施、園林綠化美化等建設。 鄉村優品工程:推動鄉村土特產品、特色食品、文創手工藝品等品牌化、旅游化包裝,鼓勵開發伴手禮、后備箱農產品。著力塑強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做精做優“二圣梨”“巴南銀針”“樵坪貢米”“接龍蜜柚”“烏皮櫻桃”等區域農業品牌。 |
緊扣重慶中心城區東部生態之城、南部人文之城建設方向,對接城市更新行動、“兩江四岸”總體規劃、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建設及銅鑼山、明月山保護提升內容,優化全區旅游空間布局,構建以“四區四線”為主導的全域旅游發展格局,以點連線帶面形成城市片區、東部片區、中部片區和南部片區聯動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圖2:巴南區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示意圖 |
|
(一)城市片區——時尚都市休閑線
緊扣重慶中心城區南部人文之城建設,落實“兩江四岸”、長江文化藝術灣區整體規劃,突出“生態+濱水”和巴文化特質,堅持“主客共享、景城同建”理念,重點建設巴濱路文化旅游商業帶,著力打造南溫泉文創旅游集聚區,推動環華熙文化體育中心品質提升,推進樵坪山國際運動小鎮和智慧總部新城生命健康小鎮等項目建設,形成巴濱路—云篆山—紅爐—南溫泉時尚都市休閑線路。聯動龍洲灣、魚洞、蓮花、李家沱、花溪、南泉、界石等鎮街發展,打造人文生態特色的重慶時尚都市悅動活力新會客廳,展現現代時尚的巴文化特征,賦能城市“時尚氣質”和“活力指數”,成為重慶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的重要內容,形成城市時尚休閑示范。
(二)東部片區——人文生態體驗線
依托重慶東部生態之城建設,重點建設木洞“一鎮兩島”都市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聯動打造東溫泉旅游度假區,推動豐盛古鎮、羊鹿山等景區不斷提升完善,形成木洞—東溫泉—豐盛人文生態體驗線。聯動東溫泉、木洞、麻柳嘴、豐盛、雙河口等鎮街,著力建設巴南東部核心旅游目的地,形成 “古鎮+醫藥+溫泉+鄉村”康養旅游示范。
(三)中部片區——鄉村旅游示范線
圍繞天坪山、白象山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以天坪山鄉村旅游示范帶為重點,著力建設天坪山精品民宿帶,推進云林天鄉、定心茶園、都市原鄉藝術小鎮等項目提檔升級,形成二圣—天星寺—南彭鄉村旅游示范線。以二圣鎮為核心,聯動南彭、惠民、姜家、天星寺等鎮街,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高標準打造天坪山農文旅融合型鄉村振興連片示范帶,建設成重慶乃至西南、全國鄉村振興示范。
(四)南部片區——康養度假避暑線
圍繞圣燈山和雙寨山,以消夏避暑休閑為基礎,主打康養牌,匯集與健康、自然相關的美好休閑生活業態和產業元素,著力推進圣燈山康養農旅小鎮、雙寨山國際養生源等項目建設,形成安瀾—圣燈山—石灘康養度假避暑線。聯動一品、接龍、圣燈山、安瀾、石龍、石灘等鎮街發展,立足避暑、做大康養,建設山地休閑康養度假目的地,形成山地度假休閑示范。
(一)加快旅游道路交通體系建設
加強與區域交通的互聯互通,努力實現外部交通高速化、區內干線快速化、城鄉交通一體化、通景道路景觀化,構建高效、便捷的“快旅慢游”交通體系。著力打造旅游風景道。推進旅游風景道、城市綠道、騎行專線、健康步道、特色步道、交通驛站、慢行系統等公共交通休閑體系建設。重點打造木洞—東溫泉—豐盛、巴濱路—云篆山—紅爐—自由、二圣—天星寺—南彭、圣燈山環線四大主題旅游風景道,建設銅鑼山、云篆山、明月山等百里休閑登山步道,改善沿線林相景觀,在重要節點建設觀景攝影平臺、自駕車露營基地、特色購物點和相關服務配套等設施。加快推進城景通、景景通工程建設。按照“一體化、便利化、快捷化、無障礙”要求,重點打通景區與城區、景區與高速、景區之間及景區內部的交通聯線,逐年完善新建通景公路的旅游標識標牌建設,在重點旅游區開設旅游觀光巴士、共享交通等特色旅游交通方式。
(二)有序推進旅游集散導覽服務體系建設
依托巴南重點旅游資源及交通樞紐,構建“區旅游集散中心+重點旅游區/鄉鎮/交通樞紐游客服務中心+游客服務點(休閑驛站)”的三級旅游集散服務體系,實現旅游咨詢、投訴、換乘、自助游、團隊游、購物、休憩、導覽、活動推介等復合功能。結合城市、高鐵、碼頭等建設,著力推進木洞、龍洲灣、惠民七星站等旅游集散中心建設,開行“景區直通車”;開通朝天門至魚洞、李家沱、木洞古鎮水上觀光旅游航線。完善南溫泉、豐盛古鎮、天坪山、圣燈山等區域建設二級旅游集散服務中心。完善全域旅游標識系統建設。在主要旅游干線完善全域全景圖、旅游交通標識、公共信息圖形符號、導覽圖、外部交通圖、到點牌、溫馨提示等標識標牌布置。
(三)推進旅游要素產業提檔升級
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商養學閑情奇”等旅游要素,著力推進景區精品化、住宿舒適化、交通便捷化、餐飲特色化、服務精細化,打造巴南旅游業“升級版”。提升景區景點品質。著力提升豐盛古鎮、東溫泉、漢海海洋公園、南溫泉、西流沱小鎮、華熙文化體育中心、云篆山、巴濱路、云林天鄉、多彩植物園等景區品質,著力提升打造圣燈山、東溫泉等旅游度假區,大力推進旅游廁所建設。提檔住宿接待體系。重點打造一批星級酒店、旅游民宿、高端度假酒店、商務經濟型酒店、文化主題酒店等中高端住宿體系,打響“巴縣老院子”民宿品牌,支持發展自駕車露營基地、懸崖景觀酒店、原生態度假木屋、主題化旅居驛站、散居式民宿院落、集裝箱青年旅舍等特色住宿類型,形成“高端+大眾+特色主題”的住宿體系。做特美食餐飲體系。在巴濱路、木洞古鎮等推進建設巴蜀美食集中展示地,挖掘重慶江湖菜、木洞豆花、劉家四合胡豆等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培育打造華熙文化體育中心、萬達金街、旭輝樂活城、西流沱小鎮、魚洞老街等特色美食街區,推出風味小店、特色小吃、巴南老店系列美食榜單,推進形成“好吃街區、特色餐飲店、個性餐飲點”相互補充、層次鮮明的餐飲體系。布局旅游購物體系。依托旅游商業街、游客服務中心、重要景區(點)及重要交通節點等,布局一批管理規范的特色購物區、購物點。豐富旅游娛樂活動。推出一批旅游演藝精品,開發一批非遺展演與體驗項目融入旅游,培育一批知名旅游節慶品牌,豐富四季旅游節慶活動。加強重點旅游鎮街特色旅游街區、小型劇場、主題游樂園、鄉村文化樂園等項目建設。
專欄9: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 |
旅游集散導覽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龍洲灣、木洞、惠民等旅游集散中心建設,加強周邊城市往返巴南的交通接駁。二圣、豐盛、圣燈山等重點旅游鎮設置二級旅游集散服務中心。開通朝天門至李家沱、魚洞、木洞等水上觀光旅游航線。逐年完善新建通景公路的旅游標識標牌建設。 旅游風景道建設:重點打造木洞—豐盛—東溫泉、天坪山—天星寺—南彭、云篆山—自由—紅爐—盤龍—金田、圣燈山環線四大主題旅游風景道,提升巴濱路景區道路建設。建設銅鑼山、云篆山、明月山等百里休閑登山步道。 |
結合重慶市智慧旅游建設,推動5G、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成果在旅游業中的應用。
(一)完善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5G網絡全域覆蓋,全面推進景區、星級酒店、文博場所、文旅消費集聚區、游客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等免費Wi-Fi全覆蓋。推動停車場、旅游集散中心、游客服務中心、旅游專用道路及景區內部引導標識系統等數字化與智能化改造升級。進一步規范及完善巴南旅游大數據中心建設,發揮數據綜合服務和應用效能。
(二)加快推進智慧旅游景區建設
與“線上智慧巴南館”、“一機游巴南”平臺充分聯動,完善在線預約預訂、分時段預約游覽、流量監測監控、科學引導分流、非接觸式服務、智能導游導覽等板塊建設,落實“限量、預約、錯峰”實時監管要求。引導旅游景區開發數字化體驗產品并普及景區電子地圖、線路推薦、語音導覽等智慧化服務,持續推進智慧景區、智慧鄉村、智慧酒店、智慧民宿等建設。支持旅游景區、文化場館運用數字技術展示特色文化內涵,強化旅游體驗,彰顯文化價值。
(三)創新旅游公共服務與監管模式
有效整合旅游和文化、公安、交通、氣象等部門的相關數據信息,在云平臺上及時發布旅游景區實時游客量、道路出行、氣象預警、節事活動等信息。深化完善“一機游巴南”服務,整合景區門票、酒店住宿、目的地小交通、餐飲、娛樂表演、旅游紀念品等消費項目,為游客旅游前、中、后提供全方位、高質量服務體驗。依法依規推動政府與企業間相關數據資源共享。完善入境游客移動支付方案,為各類游客消費提供便利。五建立健全線上旅游投訴和處理機制,提高游客投訴快速處理能力。
專欄10:智慧旅游建設重點 |
智慧旅游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5G網絡全域覆蓋,全面推進A級景區、星級酒店、文博場所、文旅消費集聚區、游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等免費Wi-Fi全覆蓋。 智慧旅游景區建設:整合資源,建設區級智慧旅游大數據平臺,深化完善“一機游巴南”服務,提升旅游項目智慧化管理水平,完善現有智慧旅游鄉村示范點。新打造巴濱路、南溫泉、豐盛古鎮等3-5個市級智慧旅游景區,新打造一批智慧旅游鄉村示范點。 |
第五章 塑造高品質生活,釋放文旅融合新動能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實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形成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積極推進文化和旅游理念融合、服務融合、業態融合、產品融合,大力推進“文旅+”跨界融合。
(一)深入推進理念融合
以文化提升旅游內涵。深入挖掘巴南地域文化特色,將文化內容、文化符號、文化故事融入景區景點,把優秀巴渝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納入旅游的線路設計、展陳展示、講解體驗。以旅游促進文化傳播。注重發揮旅游在促進文化傳播、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的獨特優勢,用好旅游景區、導游人員、中外游客等媒介,廣泛傳播地域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場所等成為旅游目的地。
(二)大力推進服務融合
強化文化和旅游管理服務的融合。推動文化和旅游發展由部門行為向黨政統籌主導轉變,充分激活市場功能和調動社會參與,充分發揮旅游業的拉動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為相關產業和領域發展提供旅游平臺。推動文化和旅游服務設施共建共享。探索建設改造一批文化和旅游綜合服務設施,在旅游設施中增加文化元素和內涵。推進文化場館向游客開放、旅游化包裝,推進景區及民宿文化館、圖書館分館建設,提升旅游項目文化內涵。推進文化服務與旅游發展融合。完善公共文化物聯網建設,持續開展文藝演出、展覽、培訓、創作采風等文化活動進景區。
(三)鼓勵支持業態融合
創新推進文化遺產項目與旅游融合。支持木洞山歌、接龍吹打等重點非遺項目創作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符合市場口味的重點演出劇目,融入百姓生活、走進景區景點,推進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非遺傳習所等向游客開放。探索魚洞亂針繡、長江觀賞石等傳統民間工藝市場化發展,創意設計開發旅游工藝品(紀念品)。推進文化演藝與旅游融合。推出一批“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特”具有原創力、生命力的小型文化演藝節目,將文化演藝與景區緊密結合,活躍藝術團、旅游景區、民俗大院等駐場演藝。探索文化場館與旅游融合。推動文博場館向文創旅游基地延伸,打造主題藝術餐廳、“巴巴虎”IP品牌文創店、智慧互動展陳、藝術會展節慶、室內外實景演藝等新興文博場館業態。推進動漫影視與旅游融合。發揮革命遺址遺跡、古鎮古街古寨以及相關景區取景取材優勢,以劇本孵化、紀錄片生產、外景拍攝等環節為突破口,帶動一批巴南旅游景區景點提升知名度。推進文化與旅游產業要素的融合。著重發展文化餐飲、文化主題民宿、民俗文旅節會、手工藝體驗坊等融合業態,培育引導文創孵化中心、文創產業園區、文旅創客基地等,爭創市級文創園區、鄉村文化樂園等,不斷拓展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新空間。
(四)積極引導產品融合
重點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旅游景區、度假區及旅游休閑街區,重點推動巴濱路、東溫泉—南溫泉旅游度假區、木洞古鎮等項目建設。著力培育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旅融合亮點,重點推進“巴巴虎”文創項目、豐盛古鎮古商業文化街區、“巴縣老院子”民宿等特色項目建設。依托萬達廣場、華熙文化體育中心、西流沱文旅小鎮、龍湖城市綜合體、東邦小悅灣商業體、融匯商業綜合體等商業中心,進一步提升時尚購物、特色餐飲、休閑體驗及文化娛樂業態,提升和規劃建設一批特色旅游休閑街區,規劃建設和提升一批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培育一批文化特色鮮明的品牌旅游線路,重點培育華熙文化體育中心—南溫泉—巴濱路、木洞古鎮—羊鹿山景區—豐盛古鎮—東溫泉等精品旅游線路。打造好重點文旅融合節會品牌。持續辦好菊花展、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巴蜀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論壇等,培育華熙文化體育中心電競賽事等做大做強。
(五)大力推進“文旅+”跨界融合
推進文化和旅游與其他產業跨界融合、協同發展,催生新業態、延伸產業鏈、創造新價值。促進旅游與一二產業和生產生活性服務業融合發展,推進“文旅+農業”“文旅+工業”“文旅+商業”“文旅+體育”“文旅+康養”等融合,發展鄉村旅游、工業旅游等。依托博物館、南溫泉抗戰舊址群、非遺傳習所等發展研學旅游,拓展文化旅游新市場。
以豐富文化和旅游消費業態為重點,創新消費場景、消費模式,培育新型消費業態,積極創建市級、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爭創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
(一)加快培育新型文旅消費
提高文化和旅游消費便捷程度,引導購物中心、特色商街、賓館飯店、體育設施等引入影視、游樂、書店、工藝品等文化企業,支持旅游景區增設文化消費項目。鼓勵依托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等,建設文創小店、特色書店、小劇場、小型文化娛樂場所等,打造群眾身邊的文化消費網點。持續辦好巴南文化旅游惠民消費季,推出文化旅游惠民措施。以華熙文化體育中心為核心,舉辦系列重要文化活動和文化消費內容。發展基于5G、超高清、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新一代沉浸式體驗型文化和旅游消費內容。鼓勵將創作、生產和傳播等向云上拓展,引導云旅游、云演藝、云娛樂、云直播、云展覽等新業態發展,培育“網絡體驗+消費”新模式。
(二)著力推進夜間經濟發展
培育夜景、夜演、夜宴、夜購、夜娛、夜宿“六夜”特色業態,依托萬達廣場、華熙文化體育中心、西流沱小鎮、魚洞老街等休閑商圈,打造集美食、娛樂、購物、休閑于一體的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鼓勵城區主題公園和主要景區開發夜間觀光、夜間騎行等體驗旅游產品,舉辦燈光節、音樂節、露營節等夜游節慶活動。優化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開放時間,新增建設24小時圖書自助借閱室。
(三)加快“巴南游禮”旅游商品開發
大力推進“巴巴虎”系列文創商品的研發與推廣,開辦巴巴虎文創店。品牌化包裝農特產品。做大做強二圣茶葉、豐盛四合胡豆、姜家“十黑”等旅游商品,促進蜜柚、梨子、獼猴桃等快速形成拳頭商品和網商俏貨。開發一批具有巴南特色的文創工藝品。依托巴南亂針繡、樹葉畫、周氏傳統木作技藝、長江賞石藝術等非遺項目,推進文創產品研發。用好巴南“云上文旅館”,形成系列化、規模化、規范化旅游展銷網絡。
(一)打響“老巴縣,最重慶”文旅品牌形象
緊扣“老巴縣,最重慶”文旅品牌形象,以巴山、巴茶、巴泉、巴居、巴味、巴歌為素材,大力推廣游客到巴南做七件事:品一壺巴南清茶、住一晚鄉野民宿、趕一場原鄉市集、摘一籃田園瓜果、爽一把乘風破浪、泡一回康養溫泉、嗨一場文體活動,突出巴南作為巴渝鄉愁千年守望地的特色“巴南生活”旅游體驗地,展示巴南城市特質,助推“老巴縣,最重慶”的品質生活休閑目的地建設。
(二)做強“巴巴虎”文旅IP品牌
建立“巴巴虎”IP形象文創產品研發體系,開辦巴巴虎文創店,推進巴巴虎樂園謀劃建設,利用媒體和節會活動做好巴巴虎IP形象宣傳推廣,讓巴巴虎進景區、文娛場所、商場、酒店等,走入老百姓的生活。
(三)搭建媒體立體宣傳營銷網絡
積極融入全市整體形象宣傳,在中央媒體海內外平臺展示巴南。加強與市級主流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合作力度,多渠道傳播特色生活文化。在區內市政設施、戶外廣告、酒店餐飲、旅游商品等融入旅游宣傳元素,整合區內旅游宣傳平臺,搭建部門、鎮街、企業三級聯動宣傳營銷網絡。
(四)構建巴南文旅主題節會品牌體系
圍繞“樂享四季·生態巴南”品牌形象,以菊花展、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為引領,開展豐富多樣的彰顯“春賞花、夏納涼、秋摘果、冬泡泉”四季主題的文旅節會活動。統籌辦好梨花節、采茶節、漂流季、采果節、豐收節、鄉村文藝匯演、老外@Chongqing等各種節會活動。策劃舉辦“音樂節+市集”“戶外運動比賽+市集”“電競比賽+市集”“藝術創意展+市集”等市集活動。積極爭取承辦國際國內大型賽事、會議會展,辦好巴渝文旅融合發展論壇,策劃舉辦“巴縣老院子”民宿大會。
(五)促進文旅對外交流合作
重點推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積極參與成渝一體化整體宣傳,加大與成都市溫江區交流合作,擴大雙向營銷推廣,爭取推動客源市場互換,重點推介親子游、研學游、文化游、民宿游產品。積極組織參加市內外各類大型推介、展銷活動。依托公路物流基地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起點的區位優勢,以及西部陸海新通道、“一帶一路”建設契機,積極參加文旅產業項目國際推介活動,充分展示巴南文化旅游的魅力,提升巴南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強與國際友好城市互動,進一步健全聯絡溝通機制。
第六章 健全規劃實施保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
(一)積極探索文旅發展新機制
圍繞全區文化和旅游業發展的目標定位,按照大旅游、大市場、大產業的發展要求,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發展的部門協同機制,推進改革舉措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打通淤點堵點,激發整體效應,推動形成“黨政領導強力牽頭、部門單位齊抓共管、鎮街園區同步發力、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文旅發展新機制。充分發揮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領頭作用,充分整合區委宣傳部、區文化旅游委、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區商務委、區農業農村委、區經濟信息委、區交通局、區體育局等部門協同作戰優勢,充分發揮巴洲文旅集團、渝興公司、國際生物城公司、經濟園區公司、公路物流基地公司等園區平臺作用,積極推動各鎮街文旅產業發展,建立定期議事協調制、目標管理制、責任交辦制、督辦問責制、績效考評制,及時協調解決文旅發展中的重大問題。
進一步加強組織協調
全區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強統籌、整體設計、協調推進。強化年度計劃對全區發展規劃的銜接落實,將全區發展規劃確定的主要指標分解納入年度指標體系,明確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舉措的年度實施要求,建立規劃實施動態通報制度。
(一)完善文旅空間布局
將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交通規劃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有機結合。根據不同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構建文化和旅游空間布局。促進文化、旅游與交通融合發展,串點成線、連線成面,形成文化和旅游網絡布局。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加強文化和旅游資源保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加大財政資金支持
統籌全區農業農村、交通等相關專項資金打捆使用,服務文旅重點片區、重點項目。積極爭取中央、市級專項資金支持,保障每年區級文化產業專項資金、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的投入。專項資金主要采取政府購買服務、以獎代補、項目補貼等方式,重點支持文旅產業發展。加大對文旅宣傳營銷、人才培訓、智慧文旅、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財政投入。
拓展多元旅游融資渠道
探索設立文旅產業發展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吸引更多戰略投資者和社會資本,不斷拓寬國有、外資、合資、股份制、個體經營等多種投資渠道。積極堅持招商引資和穩商增資并重互促,支持鼓勵現有企業再投資并加強對外合作。
(一)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
在法律規定的框架內,創新監管方式,營造企業辦事便利環境。結合行政權力清單,推進文旅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實施市場主體分類管理,實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服務質量監管和市場日常監管。及時更新區級審批服務清單,開展行政許可、行政確認、公共服務辦理類等6+1事項“減跑動”服務,壓縮行政許可事項承諾辦理時限,提高行政許可事項即辦件比例,提高行政許可事項全程網辦(IV級)程度,營造文化和旅游良好營商環境。
(二)加強文化和旅游市場檢查巡查
督促文化和旅游場所進一步規范經營管理,依法查處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曝光重大違法案件,推進文化和旅游市場秩序常態化治理,開展“不合理低價游”、旅游景區環境整治等專項整治行動。
(三)牢牢守住安全底線
全面落實文化和旅游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文化和旅游行業安全監管。落實文物等重點文旅單位安全監管,守住文物安全底線。建立健全安全風險提示制度,制定文旅系統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督導文旅經營場所落實安全主體責任,建立突發事件應急反應機制和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和演練。聯合相關部門,加強對旅游場所特種設備、設施的安全檢查。加強安全監管執法,防止重特大涉文、涉旅事故發生,確保全區文化和旅游系統安全形勢持續穩定。
(一)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牢固樹立人才引領發展的戰略地位,探索建立符合巴南區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的人才扶持政策和引才激勵政策,積極構建“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二)建立高端全面的文旅人才培育機制
鼓勵管理部門和文旅企業開展與國內、市內著名旅游院校合作,建立“文旅人才培訓基地”試點基地。設立“文旅課堂”,加強政府、企業與學院的人才聯合培養,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建立完善文旅產業人才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加強對人才流動的動態監測,全面優化文旅產業人才隊伍。
(三)發揮專業人才的力量
依托巴南高職城教育園區等優勢,充分利用相關的高教專業、規劃設計、藝術創作等專業資源,立足專業力量開發文旅項目。進一步充實文旅專家庫人才,為文旅產業發展獻計獻策。實施產業人才攻堅專項行動,提高人才隊伍與產業發展的融合度、匹配度。
嚴格督查考核,完善考核機制。區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定期召開工作例會,研究解決重大事項。對重點工作實行“清單式”管理,密切跟蹤工作進展情況,對執行情況開展督促檢查,及時指導解決執行中遇到的困難。強化政府目標責任,及時分解落實到各鎮街和區級有關部門,并納入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把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情況納入區委對相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考評體系,全面推動各項工作提質增效,切實提升巴南文旅發展的凝聚力和執行力。完善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統計指標體系,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銜接,為加快巴南文化和旅游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巴南區文化和旅游“十四五”時期重點項目規劃表
序號 |
項目類別 |
項目名稱 |
項目 性質 |
建設 地點 |
主要建設內容 |
牽頭 單位 |
責任單位 |
建設年限 |
1 |
文旅品牌工程項目 |
木洞文旅融合濱江小鎮 |
續建 |
木洞鎮 |
建設木洞“一鎮兩島”都市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長江生命灣區,著力打造木洞文旅融合濱江小鎮、桃花島長江生態植物島、自然科學生態島、中壩島自然人文科學島等項目。 |
巴洲文旅集團 |
區文化旅游委、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木洞鎮、麻柳嘴鎮 |
2021-2025 |
2 |
豐盛古鎮古商業文化展示地 |
續建 |
豐盛鎮 |
突出古鎮商業文化特色小鎮發展,提升景觀風貌,優化發展茶館、地方小吃、鄉土工藝品銷售等業態,著力推進“墨海”區域水街和市集廣場建設,打造鄉土文化體驗地。研發設計文創伴手禮,策劃傳統大院民宿群建設。 |
巴洲文旅集團 |
區文化旅游委、豐盛鎮 |
2021-2025 | |
3 |
東溫泉鄉村旅游集聚區項目 |
續建 |
東溫泉鎮 |
推動市級溫泉旅游度假區項目招商落地,引進國際品牌溫泉度假酒店,策劃打造“溫泉+醫療”“溫泉+康養”集群。將溫泉資源與田園風光、農耕文化、民風民俗、地方物產等進行融合,完善景區旅游配套設施,設計建設溫泉主題景觀,形成“溫泉”“田園”交相輝映的旅游集聚區。 |
巴洲文旅集團、 |
區文化旅游委、區招商投資局、東溫泉鎮 |
2021-2025 | |
4 |
南溫泉文創旅游集聚區項目 |
續建 |
南泉 街道 |
突出南溫泉“記憶”主題,展現“溫泉+文化”特色,充分利用南溫泉深厚歷史文化,保護和建設南溫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戰舊址群,引進國際品牌溫泉度假酒店,開發溫泉文創藝術類產品,探索夜游體驗,豐富半邊街商業業態,盤活南溫泉景區商業業態與溫泉酒店度假。形成“溫泉”“文化”交相輝映的旅游集聚區。 |
區南溫泉旅游發展服務中心 |
區文化旅游委、巴洲文旅集團、南泉街道 |
2021-2025 | |
5 |
巴縣老院子建設項目 |
新建 |
相關鎮街 |
著力推進木洞、豐盛、天星寺、南溫泉等重點區域文物大院保護建設,統籌推進石龍覃家大院、天星寺廖家大院、南溫泉曾公館、木洞林家大院、黃家大院等傳統民居大院的修繕。在確保傳統民居大院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在文物保護區域依法依規、因地制宜發展民宿等服務業。 |
區文化旅游委 |
巴洲文旅集團、相關鎮街 |
2021-2025 |
6 |
|
云林天鄉提檔升級項目 |
續建 |
二圣鎮 |
打造養生養老養心、旅游度假、休閑觀光于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度假景區,達到一年四季花開不斷、花果天坪山的效果。將重點進行景區提檔升級,包含民宿改造、鄉村酒店建設及景區游樂項目、基礎設施、園林綠化美化等建設。 |
二圣鎮 |
區文化旅游委、區農業農村委、區交通局、巴洲文旅集團 |
2021-2025 |
7 |
鄉村優品工程 |
續建 |
相關鎮街 |
推動鄉村土特產品、特色食品、文創手工藝品等品牌化、旅游化包裝,鼓勵開發伴手禮、后備箱農產品。著力塑強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做精做優“二圣梨”“巴南銀針”“樵坪貢米”“接龍蜜柚”“烏皮櫻桃”等區域農業品牌。 |
區農業農村委 |
區文化旅游委,相關鎮街 |
2021-2025 | |
8 |
其他重點項目 |
長江創藝中心 |
新建 |
李家沱街道 |
依托水輪機廠老廠房基礎及相關商業設施,深挖工業文化歷史,招商引資打造文創園區,打造形成具有巴渝特色的文化休閑消費體驗地。 |
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 |
區文化旅游委、區商務委、區招商投資局、渝興公司、李家沱街道 |
2021-2025 |
9 |
道角1979文創產業園項目 |
新建 |
龍洲灣街道 |
對位于道角三村的重慶機床配件一廠進行改造,占地面積約40畝,投資打造吃、喝、玩為一體的文創園區。 |
區文化旅游委 |
渝興公司 |
2021-2022 | |
10 |
環華熙文創產業園項目 |
續建 |
蓮花街道 |
以華熙文化體育中心為重點,著力增強音樂演藝、創意設計、數字創意、直播基地、工藝美術等產業聚集性,打造市級文創產業園,增強產業園孵化和服務功能,培育具有巴渝特色的小微文化企業和個人工作室,不斷培育新動能,打造新的增長極。 |
區渝興公司 |
區文化旅游委、區體育局、蓮花街道 |
2021-2025 | |
11 |
“巴巴虎”文創項目 |
新建 |
—— |
建立巴巴虎IP形象文創產品研發體系;開辦巴巴虎文創店;推進巴巴虎樂園謀劃建設,利用媒體和節會活動做好巴巴虎IP形象宣傳推廣。 |
區文化旅游委 |
巴洲文旅集團 |
2021-2025 | |
12 |
名特志編纂項目 |
—— |
—— |
完成《重慶市護士學校志》《重慶市清華中學校志》編修,積極推進《重慶市實驗中學校志》編纂,啟動名鎮志《豐盛鎮志》編纂。 |
區地方志編纂中心 |
重慶市護士學校、重慶市清華中學、重慶市實驗中學、豐盛鎮 |
2021-2025 | |
13 |
區應急廣播體系建設項目 |
續建 |
全區 |
建設1個區級平臺、23個鎮街級平臺、186個村級平臺以及1430個點位。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融媒體中心、各鎮街 |
2021-2022 | |
14 |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項目 |
新建 |
全區 |
建設環樵坪山片區文化藝術中心、木洞片區文化藝術中心等,推進重慶財經學院公共圖書館建設,提檔升級一批鎮街、村社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建蓮花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在A級景區推進文化館、圖書館景區分館建設,在特色民宿打造圖書驛站。推進巴渝文化文獻館建設。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文化旅游委、渝興公司、經濟園區公司、國際生物城公司,相關鎮街 |
2021-2025 | |
15 |
公共文化陣地數字化建設 |
續建 |
全區 |
統籌建設綜合數字文化服務中心。建立完善公共文化數字資源服務平臺。大力推動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推進線上資源配送工作,豐富數字文化館線下體驗項目。推進區圖書館鎮街分館“智能圖書館柜”建設。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文化旅游委、相關鎮街 |
2021-2025 | |
16 |
旅游集散導覽服務體系建設 |
新建 |
全區 |
逐年完善新建通景公路的旅游標識標牌建設。推進龍洲灣一級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建設,開行至豐盛古鎮、東溫泉、云篆山、圣燈山“景區直通車”,開行至南泉街道、東溫泉鎮旅游直達公交;加強周邊城市往返巴南的交通接駁。木洞、二圣、圣燈山等重點旅游鎮設置區域級旅游集散服務中心。開通朝天門至李家沱、魚洞、木洞水上觀光旅游航線。 |
區交通局 |
區文化旅游委、巴洲文旅集團、相關鎮街 |
2021-2025 | |
17 |
旅游交通體系建設 |
新建 |
全區 |
重點打造木洞-豐盛-東溫泉東部旅游環線、天坪山-二圣-天星寺-南彭、自由—紅爐—盤龍—金田、圣燈山雙環線四大主題旅游風景道。加快推進豐盛互通—豐盛—東溫泉、天星寺—天井坪、陳家-柴壩-接龍等一批旅游通景公路提升改造,啟動圣燈山-接龍旅游連接線建設,推進圣燈山環線、云篆山環線景觀大道建成通車,美化改造安瀾-仁流-跳石道路景觀,著力打通李家沱、花溪、魚洞等城區斷頭路,推進自紅路、月華路及豐增路升級改造。 |
區交通局 |
巴洲文旅集團、相關鎮街、區文化旅游委 |
2021-2025 | |
18 |
智慧旅游建設項目 |
續建 |
全區 |
加快推進5G網絡全域覆蓋,全面推進A級景區、星級酒店、文博場所、文旅消費集聚區、游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等免費Wi-Fi全覆蓋。整合資源,深化完善“一機游巴南”服務,提升旅游項目智慧化管理水平。打造3-5個市級智慧旅游景區(點)。 |
區文化旅游委 |
區大數據發展局 |
202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