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手机在线,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首頁>數據發布>統計公報

2022年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重慶市巴南區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巴南調查隊

(2023年2月20日)


2022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決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力實施穩經濟一攬子政策舉措,經濟發展穩步恢復,生產需求總體平穩,重點領域支撐穩固,新動能加快成長,就業形勢保持穩定,發展質量穩步提升。

一、綜合經濟

經濟總量:據統計,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022.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長2.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7.8億元,增長4.5%;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459.0億元,增長4.8%;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05.2億元,下降0.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85763元,增加4349元,按現行匯率1:6.965折算為12313美元。

經濟結構:三次產業的比例為5.7:44.9:49.4。三次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3%103.8%-16.1%,對全區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分別為0.22.1-0.3個百分點。(見圖一)

(圖2022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全年全區常住人口119.55萬人,比上年增加0.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00.79萬人,占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84.31%,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全區戶籍年末426128戶,增長2.3%。其中,鄉村145430戶,增長0.2%;城鎮280698戶,增長3.4%。戶籍人口976059人,增長1.4%其中男性486991人,增長1.2%女性489068人,增長1.7%男女性別比為99.6100。城鎮人口621312人,增長2.9%占總人口的63.7%;鄉村人口354747人,下降0.9%占總人口的36.3%(見表一)


(表一)2022年戶籍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年末數

同比±%

年末總戶數

426128

2.3

鄉村戶數

145430

0.2

城鎮戶數

280698

3.4

年末總人口

976059

1.4

鄉村人口

354747

-0.9

城鎮人口

621312

2.9

男性人口

486991

1.2

女性人口

489068

1.7




二、農村經濟

農業產值平穩增長,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經占地比為42.957.1。全區糧食總產量21.5萬噸,下降1.5%。農業總產值79.3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8%(見表二)。

(表二)農 業 總 產 值

指標名稱

計量單位

產值

可比價

同比±%

農業總產值(現價)

萬元

793059

4.8

1.農業

萬元

585613

4.7

2.林業

萬元

22860

2.6

3.牧業

萬元

108187

3.9

4.漁業

萬元

56007

6.0

5.農林牧漁服務業

萬元

20392

13.5

在農業生產中,小春糧食、玉米、油菜籽、蔬菜、水果、生豬年內出欄產品產量不同程度增長,水稻、紅苕、家禽出欄產量呈現下降(見表三)。

(表三)農 業 生 產

指標名稱

計量

單位

產量

同比±%

一、糧食產量

215162

-1.5

1.小春糧食

7003

0.1

其中:小麥

2.大春糧食

208159

-1.5

水稻

107450

-1.4

玉米

61390

0.9

紅苕

34025

-6.8

二、油料產量

1261

0.7

其中:油菜籽

1055

0.7

三、蔬菜產量

575946

5.4

四、水果產量

73229

11.8

五、生豬年內出欄

萬頭

20.7

9.5

六、家禽出欄

萬只

292.0

-0.2

鄉村振興持續加力。圍繞品牌茶葉、精品果蔬、優質糧油、生態漁業、特色畜牧等主導產業,4萬畝特色糧油、1.5萬畝精品梨、4.3萬畝品牌茶葉、4000畝蔬菜基地、姜家“黑”等產業“產加銷”產業鏈不斷延伸完善。以“農業4.0”為標準,投入資金3500萬元,在不同產業核心區成功打造14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建成南彭水稻市級創新基地、重慶大學石龍水稻育種基地。紅檸檬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巴南銀針入選全國特質農品名錄,接龍蜜柚納入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2022年巴南區新增農業品牌14個,有效期內農業品牌累計達到185個。全區有效期內綠色食品121個,有機農產品1個,地理標志農產品3個。

農業基礎建設加快。核查利用撂荒地2.5萬畝,是全市第一個100%完成任務區縣。完成“非糧化”減少耕地恢復補充18366.2畝并全面實現復種。出臺《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新建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4萬畝。推廣補貼機具1463臺,受益農戶1404戶,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水平59.5%,位列全市前列。

農業環保扎實推進。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令,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2起,生態補償金額共計0.7萬元。化學農藥使用量下降0.8%,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9%。全區水產養殖尾水實現有效治理。強化項目包裝策劃,農業面源污染項目成功入圍2023年中央預算內投資市級項目庫,總投資5137.8萬元。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工業實現增加值283.6億元,增長3.2%;實現總產值1103.9億元,增長3.5%,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941.2億元,增長7.5%。規模工業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實現總產值155.5億元,增長16.5%;重工業實現總產值785.7億元,增長5.8%。規模工業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企業實現總產值0.6億元,下降8.0%;股份合作制企業實現總產值0.4億元,下降59.5%;股份制企業實現總產值728.5億元,增長9.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總產值206.2億元,增長2.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總產值5.5億元,下降2.8%

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汽車、顯示器、紙制品產品產量呈增長趨勢,摩托車、成品鋼材、商品混凝土、硫酸產品產量呈下降趨勢。(見表四)

(表四)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單位

總量

同比±%

1.汽車

165410

85.1

2.摩托車

838851

-10.5

3.顯示器

11340076

8.5

4.成品鋼材

57957

-5.8

5.商品混凝土

立方米

7162874

-15.5

6.硫酸

300160

-2.4

7.紙制品

467942

16.6


規上工業經濟效益中,全年實現營業收入911.7億元,增長10.0%;利潤總額80.8億元,下降11.0%;虧損金額3.1億元,增長3.6%;應收賬款凈額150.3億元,增長3.0%;產成品存貨25.6億元,下降14.1%;應交增值稅23.4億元,下降0.7%;利稅總額109.9億元,下降7.1%;稅金及附加5.7億元,增長43.4%;資產負債率為51.7%,下降1.0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8.9%,下降2.1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49.9萬噸標準煤,下降4.1%。其中,原煤6.2萬噸,下降2.3%;天然氣10860萬立方米,增長0.6%;電力184927萬千瓦時,增長0.2%

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175.4億元,增長7.6%;實現注冊地建筑業總產值432.3億元。房屋施工面積2078萬平方米,增長28.7%;房屋竣工面積645萬平方米,下降25.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建設與改造投資增長53.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2.8%。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1.4%,其中,住宅投資下降38.2%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282.1萬平方米,下降34.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87.0萬平方米,下降72.4%。商品房銷售額157.3億元,下降61.6%,其中,住宅銷售額90.6億元,下降73.8%。商品房施工面積1931.3萬平方米,下降12.7%;商品房竣工面積177.4萬平方米,下降37.4%;商品房空置面積229.9萬平方米,增長4.9%。(見表五)

(表五)2022年房地產開發

指標名稱

計量

單位

本月止

累計

同比±%

1.商品房施工面積

萬平方米

1931.3

-12.7

住宅

萬平方米

1385.0

-11.6

2.商品房竣工面積

萬平方米

177.4

-37.4

住宅

萬平方米

126.6

-29.3

3.商品房銷售面積

萬平方米

282.1

-34.8

住宅

萬平方米

87.0

-72.4

4.商品房銷售額

萬元

1572669

-61.6

住宅

萬元

906272

-73.8

5.商品房空置面積

萬平方米

229.9

4.9

三年以上

萬平方米

57.7

2.2

6.房地產開發企業個數

137

0.0

五、國內貿易與消費

全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3.5億元,下降2.7%,其中,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6.1億元,增長2.8%。全區商品銷售總額1129.5億元,增長4.5%,其中,限上商品銷售總額814.9億元,增長5.2%。批發業銷售總額681.6億元,增長5.9%,其中,限上批發業銷售總額564.4億元,增長6.4%。零售業銷售總額392.6億元,增長2.6%,其中,限上零售業銷售總額242.1億元,增長2.8%。住宿業營業額12.9億元,增長3.1%,其中,限上住宿業營業額1.2億元,增長21.8%。餐飲業營業額42.4億元,下降0.9%,其中,限上餐飲業營業額7.1億元,下降7.7%

六、城鎮建設和城市管理

城市更新加快推進。白居寺長江大橋、南環立交改造建成通車,新燕尾山隧道、渝黔復線高速公路連接道項目隧道全線貫通,李家沱復線橋南引道項目李家沱長江大橋拼寬橋工程架設完成。軌道交通18號線、24號線加速建設。引入社會資本參與走馬梁、 花溪、道角片區城市更新,投入5000余萬元打造道角1979文創藝術社區。完成總面積67.8萬平方米,15個小區,10732戶的老舊小區改造任務。完成棚戶區改造585戶。花溪河濕地公園作為“兩江四岸”治理提升項目十大空間節點工程率先完成建設,一品河、黃溪河“清水綠岸”治理提升項目等加速推進,城市環境進一步美化。

城市品質不斷提升。狠抓市容秩序管控,扎實開展聯合執法,累計整治各類占道經營攤點3.6萬處,整治人行道占道停車行為1944起、查處違規渣車918臺次。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城區主要道路機掃率達95%,城市建成區所有鎮街和117個行政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工作,13個建制鎮政府所在地全面實施生活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率達49%。做好設施整治維護,新實施橋隧安全檢測38座,維修路沿石約1300米,維修車行道約2.3萬平方米。優化城市視覺空間,清理條幅廣告63條,整治違規戶外廣告390塊,整治店招招牌32塊,凈化城市空間環境。改善公共照明服務,整治維修路燈4052盞,維修路燈變壓器83臺次,確保亮燈率和設施完好率均達到99%以上,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城市道路路燈裝燈率達到100%。突出生態環境治理,出動清理人員3000余人次,船舶車輛1061車次,清理岸邊垃圾167余噸和漂浮物276余噸。注重園林景觀打造,完成綠化美化坡坎崖32萬平方米,累計新增城市綠地183萬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比例達100%

七、交通運輸郵電業

交通運輸服務持續優化。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26.8億元,增長2.0%全年完成旅客運輸量31萬人;貨物運輸量2771萬噸,其中,公路運輸量2722萬噸,水運運輸量49萬噸。2022年末,全區縣道以上公路通車里程達6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208公里,鄉道里程達312公里,村道里程達3556公里。樞紐東環線年底通車,實現鐵路運輸零突破。完成竹天路、跳李路、雙龍路等干線公路建設50公里,建成100公里“四好農村路”。質量監督干線公路20124公里、農村公路93259公里,實現在建工程監督覆蓋率100%、工程竣(交)工質量合格率100%。新增農村公路養護里程853公里。東溫泉鎮成功創建2022年“四好農村路”市級示范鄉鎮,我區入選2022年“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創建單位。新開優化城鄉公交線路12條,優化調整班次和運力公交線路56條,更換5條公交線路環保新能源車輛18臺,積極探索開行“小型智慧公交”。啟用云篆山水公租房首末站,加快建設李家沱三角崗公交站場,推進7個城鄉公交站場升級改造,服務群眾安全便捷出行。

郵電業務不斷發展。2022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49.1億元,增長9.3%,其中,電信業務總量46.4億元,增長9.0%;郵政業務總量2.7億元,增長16.2%。全年郵政函件49.6萬件,包件544.5萬件,特快專遞7.2萬件。

八、對外經濟和文化旅游業

對外開放持續深化。全面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深化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東盟商品集采城實現交易額12億元。投資120億元的新發地東盟國際食品產業園落地建設。跨境公路班車開通印度洋、尼泊爾2條南亞新線路,拓展跨境班車網絡輻射范圍。簽訂合作共建跨境公路班車聯盟(成渝跨境運輸平臺)戰略協議并實現首發,形成聯動歐洲、中亞、南亞,覆蓋東盟的跨境運輸網絡,全年發車3366車次,實現總貨值約22億元。重慶國際分撥(公路)海關監管中心,完成凍庫修建,具備凍品查驗功能。2022年全區當年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73萬美元,下降98.1%。全區實現進出口總值123.4億元,下降31.9%,其中,出口89.0億元,下降32.4%;進口34.4億元,下降30.6%

文旅產業深度融合。成功創建云林天鄉國家4A級旅游景區,重點培育天坪山民宿集聚區。二圣鎮集體村入選“鄉村是座博物館”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豐盛古鎮—東溫泉入選全國“體驗脫貧成就·助力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學習體驗線路300條”。彩色森林入選開發性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領域重點項目。南泉街道迎龍村和南彭街道水竹村被評為市級鄉村旅游重點村。國際生物城被評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基地。南溫泉旅游服務發展中心獲評首批全市文明旅游示范單位,南溫泉景區、東溫泉秀泉映月溫泉花園酒店入圍重慶溫泉“十二金釵”。整合旅游民宿和圖書館資源,建成“旅閱書房”12個。西流沱濱江旅游度假區、華熙LIVE·魚洞獲評市級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推動夜間經濟發展。

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全年舉辦全區性大型群文活動24場次,鎮街文化站群文活動2656場次,群文創作榮獲全國級獎3個,榮獲市級獎57個。全區藏書總量79.1萬冊,年閱讀流通數109.9萬人次,年收刊供閱讀36.0萬冊次。全區廣播電視覆蓋率100.0%,電視人口覆蓋率100.0%,有線電視用戶24.8萬戶。


九、財政金融業

財政收支有所下降。全年全區實現轄區稅收總收入71.2億元,下降33.6%;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41.8億元,下降19.9%;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0.4億元,下降17.9%(同口徑增速),其中,地方稅收收入22.1億元,下降38.8%(同口徑增速)。地方預算內財政支出173.4億元,增長0.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1.6億元,下降16.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0.0億元,下降32.4%;公共安全支出6.5億元,下降10.0%;科學技術支出1.6億元,增長0.3%;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8億元,增長5.4%;節能環保支出2.9億元,增長0.1%;城鄉社區支出4.6億元,下降65.4%;農林水支出5.7億元,下降29.5%;交通運輸支出1.2億元,下降45.6%;教育支出16.9億元,增長0.8%;衛生健康支出9.1億元,下降9.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8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

金融業穩步增長。2022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243.4億元,增長7.8%,其中,住戶存款余額852.0億元,增長14.0%。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1114.3億元,增長5.1%,其中,短期貸款140.3億元,增長9.1%;中長期貸款963.5億元,增長4.5%;其他貸款10.5億元,增長14.1%。按行業分,農業貸款2.7億元,增長8.4%;工業貸款99.6億元,增長14.5%;建筑業貸款22.7億元,下降6.0%;商貿業貸款33.5億元,下降7.8%;房地產業貸款38.9億元,增長14.9%;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貸款89.8億元,增長3.5%;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貸款4.3億元,增長4.4%;其他貸款822.9億元,增長4.8%

保險業穩定發展。全年實現保費收入27.4億元,增長8.8%,其中,財產險7.2億元,下降2.9%;壽險20.2億元,增長13.6%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創新持續發力。實施科技型企業成長工程,市級科技型企業入庫4501家,有效期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1家。新增5家國家級、87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新增2家國家重點支持“小巨人”企業。國際生物城全力建設生物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地,智翔金泰建成投用全市首家抗體藥物研發平臺,宸安生物建成西南地區規模最大胰島素中試研發中心和產業化基地,國際免疫研究院成功創建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重慶工程學院工創空間獲批國家級眾創空間,欣巴智聯雙創基地獲批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環理工大雙創生態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149項。授權專利2937件,下降18.1%

教育事業健康發展。轄區內普通高校招生24842人,在校生75790人,畢業生16213人。區屬普通高中招生4996人,在校生14182人,畢業生4242人;職高招生11594人,在校生34002人,畢業生9541人;初中招生9709人,在校生30139人,畢業生9721人;小學招生13628人,在校生72165人,畢業生9782人;學前教育招生9794人,在校生39763人,畢業生11578人;特殊教育招生29人,在校生145人,畢業生42人;初中升高中入學率為95.84%,小學升初中入學率為100.0%,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0%。強化先進典型的引領作用,選出重慶市“教書育人楷模”1人,重慶市“新時代好老師”4人,“新時代巴南好老師”24人;表揚先進典型120名,獎勵獲區級賽課一等獎以上教師96人次。

十一、體育、衛生和計劃生育

群眾體育滿意度提升。積極推進區游泳館和體育公園建設,建成智慧健身長廊1條,累計達4條,全年累計配件健身器材380件。率先設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指導道角村服務站,新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280人,居民體質監測合格率達94.1%,優良率達47%。不斷豐富全民健身活動,舉辦“全民健身月(日)”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姜家食黑歡樂跑、第十一屆二圣天坪山地自行車賽、巴南石龍歡樂跑、楚河漢界·古鎮爭霸2022中國體育彩票“豐盛古鎮杯”象棋名人邀請賽、2022中國體育彩票騎跑兩項賽、區第三屆市民運動會、全民健身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巴南站)等賽事活動。全年指導各鎮街開展線上結合線下活動50多場次,受眾達2萬人次,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達到50.2%。新增公共體育場地200余處、體育場地7.2萬平方米。成功舉辦全國U系列舉重冠軍賽、國際街舞大賽等賽事活動20余場。

衛生服務水平顯著增強。被確定為健康影響評價評估制度國家試點區,成功實施健康影響評價評估案例2例。成功申報市級中醫重點(特色)專科2個,建成名(老)中醫工作室5個、智慧醫院2家、互聯網醫院2家。市七院、區人民醫院分別掛牌重慶市理工大學附屬中心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巴南醫院,區中醫院與四川省骨科醫院達成“重慶南部城區運動醫學中心”戰略合作。累計建成甲級基層醫療機構8家,正常運營的村衛生室達到234個,三星級行政村衛生室實現全覆蓋。獲批市級老年友善醫院命名23家,二級綜合醫院全覆蓋設置老年病科。甲乙類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219.03/10萬,低于近5年甲乙類傳染病平均發病率。全區適齡兒童“八苗”接種率99.98%

生育環境持續優化。不斷優化生育環境,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婚檢及婚前咨詢服務率93.02%,提高2.1個百分點。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完成率、參檢率、隨訪率均達100%。孕產婦死亡率0、新生兒死亡率1.13‰、嬰兒死亡率1.46‰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1.94‰。推動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出臺普惠性托育機構資金“雙補助”政策,累計建設0—3歲嬰幼兒照護托位2630個。落實計生政策,向獎扶對象3.4萬人、特扶對象3698人,發放計生獎扶特扶和一次性養老保險補助資金8459萬元。

十二、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和民政

居民收支持續增加。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46895元,增長5.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972元,增長4.4%。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9896元,增長3.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12029元,增長4.0%;衣著消費支出4079元,增長3.7%;居住消費支出6408元,增長4.4%;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4610元,增長2.4%;醫療保健支出4174元,增長4.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45元,增長5.9%。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823元,增長3.9%,其中,食品消費支出5711元,增長3.7%;衣著消費支出1304元,增長3.9%;居住消費支出3031元,增長3.7%;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564元,增長3.7%;醫療保健支出2283元,增長2.8%

社會保障持續提升。深入實施“雪中炭火”就業援助行動,全年就業培訓人數13392人次,新增就業人數42286人。新就業人數49286人,其中,企業44908人;個體經濟組織2295人;靈活就業1629人;公益性就業454人。城鎮參加養老保險28.1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8.4萬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醫療保險27.4萬人,城鄉居民合作醫療保險參保63.7萬人。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9874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

民政事業高效發展。全區城鄉低保對象7606戶、10117人,特困人員6878人,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7123萬元,臨時救濟人員1223人。新建4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區累計建成投用養老服務設施402個,實現城鄉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引進專業養老服務企業14家,采取“中心帶站”模式,對投用的344個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實行社會化運營,累計服務老人52萬人次。智孝(重慶)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成功申報市級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出臺80周歲及以上老人高齡津貼普惠政策,為3.5萬人發放年度高齡津貼338萬元。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全區四星級養老機構增至5家,評定21家二星級機構和13家一星級養老機構。協同開展防溺水、文身治理等專項行動和“守護童心”“安全守護”等活動,確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示范站1個、示范室2個,區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鎮街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活動開展率100%。全區現有村委會198個,居委會115個。

十三、資源、環境和社會治安

全社會用電量平穩增長。全年全區售電量463546萬千瓦時,增長7.5%,其中,居民售電量119219萬千瓦時,增長26.6%

環境質量明顯改善。深入實施“碧水行動”。孝子河、五布河、一品河達到Ⅱ類水質,花溪河達到Ⅳ類水質,全區地表水水質達標率100%,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深入實施“藍天行動”。堅持源頭防控、綜合施策,深化工業、交通、揚塵和生活污染控制。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13天。實施“凈土行動”。持續深化“無廢城市”建設,全區300家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實現規范化處置全覆蓋,完成13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及5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技術改造工程。深入實施“寧靜行動”。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全方位優化夜間作業審核,推行夜間作業申報審核全程網上辦理,加大重點施工建設項目的支持幫扶力度,持續開展廣場舞、KTV、機動車禁鳴等專項整治。開展“綠盾”整改銷號任務,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7.18平方公里,關閉礦山生態修復58.36公頃,完成森林撫育17.4萬畝,新(改)造林0.64萬畝。



注:

???? 1.本公報數據為統計快報數據,正式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 2.地區生產總值絕對值按現價計算,增速按可比價計算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