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號 ]
- 115001130093074470/2021-00007
- [ 發文字號 ]
- [ 主題分類 ]
- 統計
- [ 體裁分類 ]
- 統計分析
- [ 發布機構 ]
- 巴南區統計局
- [ 有效性 ]
- [ 成文日期 ]
- 2021-02-20
- [ 發布日期 ]
- 2021-03-08
2020年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重慶市巴南區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巴南調查隊
(2021年2月20日)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我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重要指示要求,切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之路越走越寬廣,全區經濟繼續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一、綜合經濟
經濟總量:據統計,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65.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增長3.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0.6億元,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54.4億元,增長4.9%;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60.5億元,增長2.2%。
經濟結構:三次產業的比例為5.9:40.9:53.2。三次產業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8%、60.5%和32.7%,對全區經濟增長的拉動力分別為0.2、2.1和1.1個百分點。
(圖一)2020年三次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2020年全區戶籍年末403599戶,增長1.4%。其中鄉村147272戶,下降1.2%;城鎮256327戶,增長2.9%。戶籍人口946976人,增長0.6%。其中男性474712人,增長0.2%;女性472264人,增長1.0%,男女性別比為100.5:100。城鎮人口576784人,增長2.3%,占總人口的60.9%;鄉村人口為370192人,下降1.9%,占總人口的39.1%。(見下表)
(表一)2020年戶籍人口數及其構成
指標名稱 |
計量單位 |
年末數 |
同比±% |
年末總戶數 |
戶 |
403599 |
1.4 |
鄉村戶數 |
戶 |
147272 |
-1.2 |
城鎮戶數 |
戶 |
256327 |
2.9 |
年末總人口 |
人 |
946976 |
0.6 |
鄉村人口 |
人 |
370192 |
-1.9 |
城鎮人口 |
人 |
576784 |
2.3 |
男性人口 |
人 |
474712 |
0.2 |
女性人口 |
人 |
472264 |
1.0 |
二、農村經濟
2020年農業產值平穩增長,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糧經占地比為44.1:55.9。全區糧食總產量21.7萬噸,增長0.9%。農業總產值69.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4.5%(見下表)。
(表二)農 業 總 產 值
指標名稱 |
計量單位 |
產值 |
可比價 同比±% |
農業總產值(現價) |
萬元 |
697864 |
4.5 |
1.農業 |
萬元 |
511904 |
6.3 |
2.林業 |
萬元 |
17504 |
6.0 |
3.牧業 |
萬元 |
112511 |
0.0 |
4.漁業 |
萬元 |
43231 |
-3.5 |
5.農林牧漁服務業 |
萬元 |
12715 |
1.7 |
在農業生產中, 玉米、紅苕、油菜籽、蔬菜、水果、家禽出欄產品產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生豬年內出欄產品產量下降(見下表)。
(表三)農 業 生 產
指標名稱 |
計量 單位 |
產量 |
同比±% |
一、糧食產量 |
噸 |
216961 |
0.9 |
1.小春糧食 |
噸 |
6927 |
-0.2 |
其中:小麥 |
噸 |
- |
- |
2.大春糧食 |
噸 |
210034 |
0.9 |
水稻 |
噸 |
108470 |
- |
玉米 |
噸 |
60450 |
0.7 |
紅苕 |
噸 |
36375 |
2.4 |
二、油料產量 |
噸 |
1232 |
1.1 |
其中:油菜籽 |
噸 |
1027 |
1.4 |
三、蔬菜產量 |
噸 |
503299 |
6.7 |
四、水果產量 |
噸 |
59917 |
12.0 |
五、生豬年內出欄 |
萬頭 |
14.57 |
-1.5 |
六、家禽出欄 |
萬只 |
268.59 |
1.2 |
脫貧攻堅成效顯著。全區貧困人口由建卡時的3761戶、12075人全部脫貧,無新增致貧和返貧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基本解決,建立完善“七重醫療保障”體系,貧困人口基本參保率、大病救治率、家庭醫生慢病簽約服務管理率、重病兜底保障率均達100%;組織開展住房安全大排查,投入1.8億元財政資金,實施危房改造5979戶,全面解決3萬余人的住房安全問題;累計投入財政資金超過5億元用于扶貧領域。
鄉村振興基礎不斷提質。全區完成資產量化的195個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均已全部完成登記賦碼,完成率100%;增加17個村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全區試點村達到20個。產業發展不斷增強。完成十大蔬菜基地建設;建立農村電商網絡體系,建成全區農產品線下展示中心、19個鎮級電商服務中心和9個村級電商服務示范點,實現全區23個鎮街電商服務網點全覆蓋;7個產品獲重慶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巴味渝珍”授權;新認證綠色食品20個,新認證面積12757公頃、認證產量27309噸。
農業生態環保扎實推進。加強技術支撐,確保減量增效,以規模種植為重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達到93%。推進養殖污染治理,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87%。鞏固長江禁漁成果,開展漁業資源養護,增殖放流魚苗50萬尾,建設人工魚巢約5000平方米,實現自然增殖200萬尾以上。
三、工業和建筑業
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213.9億元,增長5.3%。工業總產值912億元,增長5.1%;其中規上工業總產值715.9億元,增長5.5%。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業規上總產值114.8億元,增長0.8%;重工業規上總產值601.2億元,增長6.4%。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企業規上總產值0.6億元,下降0.4%;股份合作制企業規上總產值0.9億元,下降18.1%;股份制企業規上總產值565.8億元,增長4.3%;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規上總產值146.4億元,增長10.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規上總產值2.3億元,增長45.1%。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中,汽車、顯示器、成品鋼材產品產量呈增長趨勢,摩托車、商品混凝土、硫酸、紙制品產品產量呈下降趨勢。(見下表)
(表四)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指標名稱 |
單位 |
總量 |
同比±% |
1.汽車 |
輛 |
26630 |
34.3 |
2.摩托車 |
輛 |
817740 |
-16.4 |
3.顯示器 |
臺 |
10629178 |
7.6 |
4.成品鋼材 |
噸 |
48572 |
7.7 |
5.商品混凝土 |
立方米 |
6916115 |
-3.0 |
6.硫酸 |
噸 |
254454 |
-13.2 |
7.紙制品 |
噸 |
367874 |
-18.6 |
全年規上工業經濟效益中,實現營業收入699.2億元,增長17.5%;利潤總額55.5億元,增長162.2%;虧損金額7.3億元,下降35.7%;應收賬款凈額137.7億元,增長26.9%;產成品存貨23.3億元,下降3.4%;應交增值稅16.3億元,下降32.5%;利稅總額75.5億元,增長54.9%;稅金及附加3.7億元,增長9.3%;資產負債率為53.2%,下降1.4個百分點;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93%,提高4.4個百分點。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能耗,綜合能耗消費量49.7萬噸標準煤,增長2.0%。其中原煤7.0萬噸,增長2.7%;天然氣10635萬立方米,增長0.5%;電力165020萬千瓦時,增長10.0%。
全年建筑業增加值140.5億元,增長4.4%。實現注冊地建筑業總產值335.3億元。房屋施工面積1210萬平方米,增長2.1%;房屋竣工面積581萬平方米,增長8.5%。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1%。建設與改造投資增長8.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5.6%。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4.1%,其中住宅投資下降11.1%。
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541.1萬平方米,下降10.2%;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68.7萬平方米,下降30.8%。商品房銷售額458.8億元,下降19.7%;其中住宅銷售額373.0億元,下降29.5%。商品房施工面積2452萬平方米,下降0.1%;商品房竣工面積352萬平方米,增長9.0%;商品房空置面積255萬平方米,增長37.1%。
(表五)2020年房地產開發
指標名稱 |
計量 單位 |
本月止 累計 |
同比±% |
1.商品房施工面積 |
萬平方米 |
2452 |
-0.1 |
住宅 |
萬平方米 |
1801 |
0.0 |
2.商品房竣工面積 |
萬平方米 |
352.0 |
9.0 |
住宅 |
萬平方米 |
250.2 |
16.9 |
3.商品房銷售面積 |
萬平方米 |
541.1 |
-10.2 |
住宅 |
萬平方米 |
368.7 |
-30.8 |
4.商品房銷售額 |
萬元 |
4588271 |
-19.7 |
住宅 |
萬元 |
3730422 |
-29.5 |
5.商品房空置面積 |
萬平方米 |
255.0 |
37.1 |
三年以上 |
萬平方米 |
60.7 |
51.8 |
6.房地產開發企業個數 |
個 |
125 |
10.6 |
五、國內貿易與消費
全年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1億元,增長4.3%;其中限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7.4億元,增長7.8%。全區商品銷售總額793.6億元,增長20.6%;其中限上商品銷售總額475.4億元,增長31.0%。批發業銷售總額422.5億元,增長34.9%;其中限上批發業銷售總額274.9億元,增長53.1%。零售業銷售總額327.2億元,增長9.0%;其中限上零售業銷售總額195.7億元,增長10.4%。住宿業營業收入10.1億元,下降9.9%;其中限上住宿業營業收入0.5億元,下降4.8%。餐飲業營業收入33.7億元,增長0.6%;其中限上餐飲業營業收入4.4億元,下降20.5%。
六、城鎮建設和城市管理
城鎮發展能級不斷提升,交通路網建設快速推進。南環立交改造工程、白居寺長江大橋、新燕尾山隧道工程、渝黔復線高速公路連接道工程、李家沱大橋復線橋南引道、茶惠大道、開成路(巴南段)、東站東側集散通道、鹿角隧道、南兩高速、黃桷坪長江大橋、軌道交通18號線、軌道交通24號線、軌道交通27號線、鐵路樞紐東環線、渝湘高鐵、渝湘高速復線、渝黔擴能高速等項目快速推進。民生工程項目建設加快,完成石灘、接龍、石崗、安瀾、麻柳嘴、雙河口、二圣、姜家等8座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推進李家沱污水處理廠三期擴建、花溪河、黃溪河、一品河和婁溪溝項目建設。
城市管理成效明顯。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愛國衛生組織管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市容環境衛生、環境保護、重點場所衛生、食品和飲用水安全、公共衛生與醫療服務、病媒生物預防控制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狠抓市容秩序管控,整治各類占道經營攤點4萬余處,查處“違停”5萬余輛次,依法拆除存量違章建筑22萬余平方米。加強環境衛生管理,全區主要城市道路機掃率達到95%,建成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街道比例達到60%,覆蓋居民約33萬戶,覆蓋率達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3%,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4個、社區75個、行政村35個。做好設施整治維護,新建路內智慧停車管理試點設備208套,安裝道路護欄約4公里、完成“藍天白云”涂裝23.5公里,改造提升城區人行道23公里、約4.8萬平方米,新整治車行道5.5萬平方米。優化城市視覺空間,規范、取締違規戶外廣告店招1200余塊,改造破損斑禿建筑立面3.9萬平方米;改善公共照明服務,整治維修路燈4000余盞,主城區亮燈率達到99%、照明設施完好率達到98%;注重坡坎崖壁提升,新實施龍洲灣隧道邊坡等36處、約189萬平方米坡坎崖綠化美化任務。
七、交通運輸郵電業
交通運輸業穩定發展。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營業收入17.8億元,增長11.6%。全區縣道以上公路通車里程達到6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達179公里;鄉道里程達312公里;村道里程達3335公里。建成豐黃路、永仁路、東溫泉等貨運通道131公里;“交通三年行動計劃”完成243公里,共計完成918公里,對鎮街和重要產業園區、旅游景區覆蓋率達100%;建成“四好農村路”項目81個、175公里,全區農村公路硬化率提高至87%,實現貧困村主要道路硬化率100%,行政村主要道路通達、通暢率100%。啟用龍洲灣東公租房首末站,新開調整公交線路8條、旅游直達線路2條,新增到武隆、彭水、黔江、酉陽、秀山等長途客運。
郵電業務業發展較快。2020年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38.4億元,增長20.2%;其中電信業務總量35.6億元,增長21.5%;郵政業務總量2.8億元,增長7.8%。全年郵政函件50萬件,包件412萬件,特快專遞4萬件。
八、對外經濟和文化旅游業
外資外貿增長較快。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取得新突破,保稅物流、跨境電商等新興產業增長較快,重慶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封關運行以來,已引入京東全球購等26家企業入駐,累計實現進出區貨值約66億元。跨境公路班車實現較快增長,已布局7條干線線路,布局海外分撥點30個,建立起覆蓋泰國、越南、緬甸等東盟國家一二線城市的干線運輸網絡。2020年全區實際利用外資金額20098萬美元,增長35.8%。據海關統計,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171.1億元,增長64.5%。其中進口總額53.9億元,增長68.7%;出口總額117.2億元,增長62.7%。
旅游業發展提質。推動南溫泉景區環境品質全面提檔升級,打造“南泉造物局”文創快閃店,新增夜景燈飾、完善景區綠化,重新打造仙女洞等“南泉十二景”,展現了南泉新形象。打造鄉村旅游品牌,二圣鎮集體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豐盛鎮油房村被評為全市鄉村旅游重點村。提升旅游品質,重慶漢海海洋公園成功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我區7個A級景區順利通過全市復核評定。成功舉辦2020中華山水茶道文化節,開展溫泉文化沙龍、巴渝茶葉展示、“七個一”休閑體驗等系列活動,推出了巴地原鄉、山水田園、都市休閑等3條精品游線。推進智慧旅游示范點創建,云林天鄉景區、豐盛古鎮、羊鹿山景區成功創建全市首批智慧鄉村旅游示范點。
文化事業不斷發展。全年舉辦全區性大型群文活動60場次,鎮街文化站群文活動2102場次,群文創作榮獲全國級獎2個,榮獲市級獎14個。全區藏書總量75.2萬冊,年閱讀流通數62.3萬人次,年收刊供閱讀50萬冊次。全區廣播電視覆蓋率99.99%,電視人口覆蓋率100%,有線電視用戶19.2萬戶。
九、財政金融業
地方財政收支保持穩定。2020年全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4.1億元,增長4.8%;其中地方稅收收入41.3億元,下降11.7%。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7.7億元,增長5.2%;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支出11.1億元,增長11.0%;公共安全支出6.3億元,下降11.6%;科學技術支出1.6億元,增長12.3%;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6億元,增長2.0%;節能環保支出2.8億元,增長0.2%;城鄉社區支出16.4億元,增長34.9%;農林水支出7.9億元,增長0.2%;交通運輸支出2.9億元,下降28%;教育支出16.4億元,增長0.5%;醫療衛生支出11.9億元,增長29.9%;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7億元,下降21.5%。轄區稅收總收入103.8億元,下降6.8%。
金融業平穩增長。2020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031.8億元,增長12.2%;其中個人儲蓄余額675.1億元,增長13.9%。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924.7億元,增長12.2%。其中短期貸款120.6億元,下降1.2%;中長期貸款792.5億元,增長14.6%;其他貸款11.6億元,增長13.1%。按行業分,農業貸款3.3億元,增長0.4%;工業貸款69.3億元,下降2.7%;建筑業貸款18.4億元,下降18.7%;商貿業貸款33.3億元,增長20.4%;房地產業貸款41.7億元,增長48.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貸款76.8億元,增長13.0%;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貸款4.1億元,下降4.9%;其他貸款677.8億元,增長13.2%。
?十、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學技術業不斷發展。2020年國家高新技術新入庫中小企業38家,累計達到97家,市科技型企業新入庫961家,累計2585家。引進設立了重慶國際免疫、重慶能研理工等6個研究院,打破了巴南無科研院所的局面。有序推進環重慶理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項目,已接洽項目50余個,完成注冊項目30余個,一期場地使用率近100%。全年獲得市級科技進步獎10項,當年培育高新技術企業30個。申請專利3032件,增長50.3%;授權專利1869件,增長50%。R&D經費支出19.5億元,增長27%。
教育事業穩步提升。2020年高考重本上線比去年增加208人,其中清華大學錄取2人。區屬普通高中招生4546人,在校生12756人,畢業生3932人;職高招生11361人,在校生31389人,畢業生8342人;初中招生10346人,在校生28047人,畢業生7740人;小學招生11319人,在校生62762人,畢業生9583人;學前教育招生10845人,在校生36381人,畢業生10687人;特殊教育招生14人,在校生158人,畢業生0人;初中升高中入學率為95.8%,小學升初中入學率為100%,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轄區內普通高校招生19157人,在校生63767人,畢業生14972人。樹立先進典型,1名教師獲評重慶市五一勞動獎章;評選表彰教書育人楷模、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120人;持續推進“名校長、名班主任、名師工程”,累計培養市區級骨干校長15名、重慶市名師獎2人、特級教師13人、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學科名師18人、市級骨干教師215人、區級學科帶頭人36人、區級骨干教師470名。
十一、體育、衛生和計劃生育
體育事業取得新成績。2020年成功舉辦區第四屆運動會,中國杯花樣滑冰大獎賽。新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122人,新成立5個單項體育協會。群眾健身設施更加完善,新建社區健身中心1個、市級社區健身點6個,全區社區健身點達40個,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22套,新增社區健身路徑120條,新建社區體育文化公園8個,全年累計新增體育健身器材1200多件,新增體育面積6萬多平米。豐富群眾健身活動,相繼舉辦了重慶國際羽毛球公開賽、重慶國際馬拉松賽、重慶國際半程馬拉松賽等大型品牌賽事,全區各鎮街還廣泛開展了拔河、足球、廣播體操、跳繩、登山等豐富多彩的賽事活動,全年共開展群眾體育活動300多場次。
衛生健康事業取得新發展。衛生服務建設更加完善,區人民醫院完成整體搬遷;中醫院三期綜合樓工程完工并投用;市七院門診住院綜合樓工程建設完工;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完成搬遷;李家沱街道和公路物流基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工建設。全區適齡兒童“八苗”基礎免疫接種率100%;加強慢性病防治,實現高血壓健康管理8萬人,糖尿病健康管理3萬人,管理率均達100%。
人口計生工作持續加強。成功創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全面落實計生利益導向政策,全區獎扶對象3萬人,特扶對象3000余人;深入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獲中央預算內資金普惠托育服務項目1個;持續落實“失獨”家庭幫扶措施,開展“一幫一”養老幫扶活動,對“失獨”家庭開展心理健康疏導。全年全區孕產婦“0”死亡,嬰兒死亡率1.22‰,免費婚檢率從年初0.64%提升到60%以上。
十二、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和民政
城鄉居民收支穩步增加。2020年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40963元,增長6.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58元,增長5.8%。城鎮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35275元,增長6.5%;其中食品消費支出10949元,增長3.9%;衣著消費支出3586元,增長2.4%;居住消費支出5607元,增長9.5%;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3978元,增長11.0%;醫療保健支出3637元,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56元,增長8.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6451元,增長10.4%;其中食品消費支出5237元,增長1.4%;衣著消費支出1105元,增長3.4%;居住消費支出2626元,增長14.8%;教育文化娛樂消費支出2146元,增長38.8%;醫療保健支出1988元,增長14.4%。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積極實施穩崗就業政策,全年就業培訓人數11512人次,安置就業人數30245人,其中企業28596人,個體經濟組織1649人。城鎮參加養老保險25.5萬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9.3萬人;城鎮職工參加醫療保險25.1萬人,城鄉合作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4.9萬人。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013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96%,就業形勢持續保持穩定。
民政事業不斷進步。全區城鄉低保對象9076戶、12140人,特困人員6876人;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7370萬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6333萬元;支出臨時救助金476萬元救助1365人。新登記備案養老機構4家,新增養老床位419張,全區養老床位增至9800余張,千名老人床位數41.73張。大力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全區55家養老機構與公立醫療機構合作協議簽約率100%,有內設醫療機構的11家養老機構醫療床位達1160張。全區現有村委會198個,居委會103個。
十三、資源、環境和社會治安
全社會用電量平穩增長。2020年全區售電量356729萬千瓦時,增長7.4%,其中居民售電量89920萬千瓦時,增長5.9%。
持續開展“五大行動”,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深入實施“碧水行動”,確保水更清。鞏固28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規范化建設成果,有序推進五布河五布場鎮段綜合治理及花溪河綜合整治項目實施;城市飲用水達標率持續保持在100%,農村集中飲用水達標率100%,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持續保持在96%,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85%,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100%。深入實施“藍天行動”,確保天更藍。淘汰柴油車200余輛,完成機動車尾氣路檢1萬余輛,其中抽檢柴油車8000余輛;完成8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4臺鍋爐低氮燃燒改造,3臺生物質鍋爐清潔能源改造;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為334天(同比增加28天),其中達優的天數為151天,優良天數占比91.25%,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三年超過300天,無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深入實施“綠地行動”,確保地更綠。完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地及長江沿線5公里范圍內市縣級保護地約5631個疑似點位核查,推進完成26個問題點位整改銷號工作。深入實施“田園行動”,確保土更潔。強化土壤污染管控與修復,開展華利制版廠及周邊影響區污染土壤治理修復;開展農村污水評價體系,完成624個農村黑臭水體排查,完成5個農村環境整治示范村建設。深入實施“寧靜行動”,確保聲更靜,嚴格夜間施工許可證辦理,加大建筑施工噪聲夜間巡查力度,開展夜間建筑施工噪聲污染專項行動。全區環境噪聲達標區總面積達66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已全部完成噪聲達標工作。
2020年全區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全年刑事案件破案數4152件。
注:
????1.本公報數據為統計快報數據,正式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
2.地區生產總值絕對值按現價計算,增速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