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號 ] | 11500113009307164P/2022-00185 | [ 發文字號 ] | |
[ 主題分類 ] |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 | [ 體裁分類 ] | 計劃、發展目標 |
[ 發布機構 ] | 巴南區發展改革委 | [ 有效性 ] | |
[ 成文日期 ] | 2022-03-22 | [ 發布日期 ] | 2022-03-23 |
關于重慶市巴南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及2022年計劃的報告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邁上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環境、持續傳播的新冠肺炎疫情和繁重艱巨的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全區上下在中央、市委市政府和區委堅強領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砥礪前行、奮勇拼搏,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手硬,“六穩”“六?!惫ぷ髀鋵嵚浼?,“一區五城”建設有力有序,全市大健康產業發展新高地加快建設,五大產業集群提質增效,經濟運行穩定恢復、持續向好,人民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圓滿完成了區十八屆五次會議審議批準的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圓滿實現了“十四五”開好局、起好步。
表1 2021年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草案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21年預期 |
2021年完成 |
1 |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
8左右 |
8.3 |
2 |
農業增加值增速(%) |
4左右 |
4.3 |
3 |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
8左右 |
14.2 |
4 |
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增速(%) |
8以上 |
10△ |
5 |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 |
30左右 |
30△ |
6 |
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 |
15以上 |
25△ |
7 |
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人年) |
36左右 |
36△ |
8 |
科技進步貢獻率(%) |
60左右 |
59△ |
9 |
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 |
6左右 |
30△ |
10 |
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 |
12左右 |
19.98△ |
11 |
服務業增加值增速(%) |
7左右 |
5.5 |
12 |
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 |
7左右 |
6.4△ |
13 |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
6左右 |
4.5 |
其中:民間投資增速 |
7左右 |
4△ | |
14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
8左右 |
20.1 |
15 |
進出口總值(億元) |
110左右 |
180△ |
16 |
服務貿易增速(%) |
5左右 |
5△ |
17 |
實際利用外資(億美元) |
2以上 |
2.9 |
18 |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 |
2.25以上 |
2.5△ |
19 |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
13左右 |
10.5△ |
20 |
高新技術企業累計數(家) |
150左右 |
160△ |
21 |
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
70左右 |
70△ |
其中:民營經濟占比 |
65左右 |
60△ | |
22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
5左右 |
-5.1 |
其中:稅收增速 |
15左右 |
-5.2 | |
23 |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與經濟增長同步 |
8.8 |
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左右 |
10.8 | |
24 |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天) |
310以上 |
308 |
25 |
森林覆蓋率(%) |
47.6以上 |
47.6△ |
26 |
能源消耗總量增速(%) |
4.5 |
4.5△ |
27 |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
3.5 |
3.5△ |
28 |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3.8 |
3.8△ |
29 |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噸) |
以市下達為準 |
|
#化學需氧量(噸) |
50.5 |
50.5△ | |
#揮發性有機物(噸) |
30.1 |
30.1△ | |
#氨氮(噸) |
3.15 |
3.15△ | |
#氮氧化物(噸) |
77.1 |
77.1△ | |
30 |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3.5左右 |
3.1△ |
31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83.5左右 |
83.9 |
32 |
城鎮新增就業(萬人) |
2.42左右 |
2.68 |
33 |
城鎮調查失業率(%) |
5.5以內 |
5.5以內 |
34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3.2以內 |
100.3 |
備注:加△號為預計完成數。
一年來,重點作了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優先位置,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持續向好,“穩”的基礎不斷鞏固
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椕芤咔榉揽匕踩W,設置醫療機構常規接種點25個、專用接種點4個、流動接種點64個,建立流動接種隊11支,日最大接種能力約4萬劑;設置采樣點200個、采樣臺880個,配備核酸信息采集系統613套、96孔PCR檢測儀39臺,全面提升核酸檢測能力。圓滿完成市政府交辦的3批次、240人國際航班入境人員轉運及醫學隔離觀察任務。11月2日我區確診新冠肺炎患者1例后,立即抽調衛生技術人員1610人、鎮街社區工作者1133人、警務人員990人、招募志愿者3034人,迅速完成大規模核酸檢測44.81萬人、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截至12月31日,累計接種新冠疫苗260.78萬劑次,其中3—11歲兒童接種9.86萬劑次,12歲以上接種100.16萬劑次。
經濟運行穩中向好。成立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全面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雖受外部環境、內部結構性矛盾的深刻影響,加之新產業新項目支撐作用尚未充分發力,部分指標與預期目標存在一定差距,但得益于全區上下齊心攜手、艱苦奮斗,全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63.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增長8.3%(同比,下同)。產業結構持續優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20年末的5.9:40.9:53.2調整為5.7:45.5:48.8。轄區稅收完成107億元、增長3.3%,連續四年突破百億大關。工業規模突破千億大關,其中規上工業產值突破871億元、增長19.9%。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實現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504.6億元、增長28.5%。商貿經濟穩步提升,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6億元、增長20%。
圖1 2020年與2021年GDP增速對比圖(單位:%)
(二)堅持把創新驅動作為高質量發展之源,持續激發創新活力和發展動力,“兩新”產業提質增效,“進”的態勢持續向好
創新動力持續匯聚。實施科企培育成長計劃,累計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60家、科技型企業3717家,總量居全市第二。實施研發投入倍增計劃,全社會研發投入25.6億元、增長28%,研發強度達2.96%,高于全市平均0.85個百分點。大力引育創新平臺,成功認定市級重點實驗室2個、市級新型研發機構4個,累計建成各類科技研發平臺93個,其中國家級3個,市級83個。加快建設環重慶理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重慶理工大學獲評國家大學科技園,先進技術創新中心一期建成投用,集聚研究院6家、高成長企業40余家,被評為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
“兩新”產業提質增效。簽約引進惠科顯示模組、長安汽車B561、宗申航發擴建、晶朗光電等一批先進制造業項目,全區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制造業企業數量分別達到36家、41家,產值分別增長23%和26%。生物醫藥漸入佳境,博唯生物預防性新疫苗臨床試驗效果良好,美國雅培克高端原料藥開始試生產,重慶首個小分子化學藥CDMO平臺——都創藥物研發服務平臺建成投用,重慶免疫研究院科研成果初顯。高端裝備制造增勢較好,美利信科技、重慶鈴耀等龍頭企業利潤大幅改善。數智經濟蓬勃發展,設立區級智能制造專項資金近2000萬元,實施56個智能化改造項目,新增2個智能工廠、12個數字化車間,惠科金渝揭榜創建“燈塔工廠”,美利信5G通信基站核心零部件實現大規模產業化。
“生物城”建設賦能升級。6月17日市委主要領導調研我區時提出要將重慶國際生物城建設上升為市級戰略,打造大健康產業新高地。市政府主要領導先后5次調研重慶國際生物城,提出努力把生物醫藥產業培育為我市重要支柱產業,建設長江上游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目前,重慶國際生物城已被認定為全市唯一的生物醫藥重點關鍵園區,《重慶國際生物城總體規劃》已通過市委規委會審議,“三年建設行動計劃”已經市政府同意正式印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政策措施加緊制定,為建好“金籃子”、裝好“金雞蛋”保駕護航。
(三)堅持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謀求更大發展空間,加快重點領域改革突破,厚植區域發展新優勢,“躍”的潛能充分釋放
重大戰略規劃落地落實。科學編制和推動實施“十四五”規劃綱要及30項專項規劃。與南岸區共同推進《東部槽谷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編制《智慧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南彭公路物流基地國土空間拓展區規劃》,努力打造國際化大都市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示范。深入系統開展重慶國際生物城總體規劃、濱江片區城市規劃建設。
重點區域合作扎實推進。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成都市溫江區共同策劃巴南—溫江數字農業科技園,共推川渝城鄉融合發展;舉辦巴南—溫江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協同打造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化基地,打造非毗鄰地區合作樣板區。全面踐行“一區兩群”協調發展要求,與豐都縣共同制定對口協同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簽訂對口協同發展年度工作協議書,向豐都縣提供1800萬元資金支持;聯合溫江、豐都開展民宿招商,協同推進大健康產業發展。
重點領域改革深入推進。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清查2020年會計年度農村集體資產,發放19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全區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總數達到47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達到611個。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完成21個鎮街、179個村、1307社農村宅基地預留布點。擴面深化農村“三變”改革,新開展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22個、二圣鎮為三變改革試點鎮,全區“三變”改革試點村總數達到42個,占村總數的21.21%。開展進城落戶農民自愿有償退出宅基地探索試點,有償收回二圣鎮集體村5戶農戶宅基地和農房723.79平方米。加大閑置土地處置力度,全面盤活閑置標準廠房和安置房。實施國企改革專項行動,國有企業持續做強做優做大,完成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革。深化財政改革,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
區域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榮獲2020年重慶信用示范城市稱號,成功創建第三批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統一打造為企業服務的大數據政府在線平臺,積極制定疫情優惠措施過渡政策,激發民營經濟市場活力,預計新增市場主體18311戶、增長20 %。深入開展企業集中走訪活動,累計走訪企業超過1000家,實現規上企業全覆蓋。開展減環節、減時限、減費用、減風險“四減”行動,全程網辦率92%、承諾時間壓縮占比89%。強化公共資源交易監管,節約財政資金4366萬元。全市首個園區政務服務分中心在公路物流基地成立。
對外開放優勢持續擴大。全面啟動重慶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有序推進東盟貿易服務總部基地、公路物流信息港建設。南彭B保進出區貨值114.08億元、增長128%。重慶跨境公路班車開通吉爾吉斯斯坦新路線、越南新路線,累計開通面向東盟、中亞共9條干線運輸線路,獲批西部內陸省市第一個GMS行車許可證,實現中南半島全覆蓋、中亞部分國家覆蓋。成功獲得商務部頒發的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摩托車及零部件)授牌。2021年1—12月跨境公路班車開行3306車次、貨物總重約6.29萬噸、總貨值約20.24億元,分別增長約17%、25%、45%。拓展友城“朋友圈”,與韓國光州廣域市南區締結國際友好城市關系。承辦“中國(重慶)—老撾經貿合作交流會”,助力重慶與老撾開展經貿合作。全年實際利用外資2.9億美元,實現進出口總值181億元。
(四)堅持將城鄉協調發展視為發展之要,扎實推進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和鄉村振興,全力構建美好城市、美麗鄉村,“治”的水平持續提升
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提速。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渝湘高鐵、軌道交通18號線、軌道交通24號線、李家沱長江大橋南引道、渝黔復線高速公路連接道、新燕尾山隧道有序推進,渝黔高速擴能已建成通車,白居寺長江大橋主跨合龍,南環立交預計年底投用,渝赤敘高速、渝湘復線高速五布河特大橋加緊施工。城市基礎設施加快完善,佛耳巖碼頭進港大道(二期)、花溪河濱河北岸中段等9條斷頭路開工建設,渝南大道D段南段、大正溝支路、云濱路延伸段、翔華路一期,金鵝路一期等一批市政道路有序建設,新增停車泊位582個,完成人行道提升約106公里,建成投用“清水綠岸”花溪步道20公里。新開、優化公交線路12條,建成月華路、自紅路等普通干線25公里,新建“四好農村路”200公里,全區農村公路硬化率達到87.4%,貧困村主要道路硬化率達100%。加快供水設施建設,觀景口水庫建成投用,高洞子水庫下閘蓄水。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完成約610億元、增長4%左右。
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加快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垃圾分類、市政設施日常管理等建設,完成坡坎崖綠化美化43.2萬平方米,新增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率達100%,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達100%?;ㄏ泳C合整治項目加快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高職城綜合管廊試點工程序時推進。持續推進藍天碧水行動,大力發展綠色建筑。投資3218萬元改造污水管網13254米,投資5415萬元對廣益街、民主村、石洋街等6個小區實施電力改造,累計完成909戶、7.38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v深推進“馬路辦公”,發現并整改各類問題1.7萬余個、整改率達100%。完成10座新建、改建公廁工程,建成投用10座“勞動者港灣”,巴濱路景觀照明提升工程全面竣工,成功舉辦春季郁金香花展、金秋菊花季活動;大力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
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高標準實施,出臺《巴南區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制定2021年城鄉融合發展工作任務,預算安排1億資金確保在基礎設施、改革創新等方面作出綜合示范;進一步取消城鎮落戶限制、城市人才入鄉等“5+3”改革專項工作任務穩妥推進;財政投入資金5000萬元,推動資源要素向鎮村延伸,實現以鎮帶村、以村促鎮、推動鎮村聯動發展。農業生產平穩增長,糧食、水果、蔬菜、水產品提質增量,生豬出欄迅速恢復。嚴格落實“米袋子”責任制,發放補貼資金4216.49萬元,建設3.25萬畝高標準農田,有效保障糧食安全。持續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11個農產品成功申報重慶名牌農產品。探索試點農村公交帶貨,農村電商快速發展。大力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全區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32家,其中年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達4家。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村莊清潔行動、千村宜居計劃、“五清理一活動”、人居環境成片整治等,投入5000萬元建成一批重點示范項目和“小微生特”示范院落。
(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群眾利益當作頭等大事,加快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持續增強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钡牡拙€更加牢固
“三大攻堅戰”接續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深入開展“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成果“回頭看”,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對符合條件的困難人口及時納入救助幫扶范圍,堅決避免因“脫?!薄奥┍!钡仍斐傻囊幠P苑地殹I罨蜆I扶貧,為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崗位近2萬個。深化信貸扶貧,向脫貧人口、邊緣易致貧人口累計發放貸款5299.9萬元、1928戶次,貸款獲貸率62%。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扎實開展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統籌安排資金6.6億元,全面落實“水十條”“大氣十條”“土十條”,持續推進碧水、藍天、田園、綠地、寧靜“五大環保行動”。全區空氣優良天數達308天,花溪河水質平均水質為Ⅳ類,一品河、五布河、孝子河平均水質為Ⅱ類。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5%,主要污染物總量持續減少,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全方位開展金融風險防控,加大對非法金融活動處置和打擊力度,積極化解非法集資積案,金融環境總體平穩。
民生保障兜底有力。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實現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968元、增長9.8%,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274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70元、增長11.5%。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68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教育事業穩步發展,新增普惠性幼兒園22所、普惠性幼兒學位3700余個,普惠率達84%以上;巴比亞學校(渝匯小學)、洺悅城小學(龍學路小學)、天明小學(明晨小學)建成投用,新增學位3330個。社會保障事業加快完善,全區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100.08萬人,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參保擴面10549人;落實低保“單人戶”政策,將特困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周歲延長至18周歲;城鄉低保標準提高到636元/月/人、515元/月/人,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提高到827元/月/人,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標準提高1277元/月/人、1225元/月/人,發放各類基本生活救助金1.46億元,其中僅殘疾人受益人員達121919人次。豐富養老服務供給,新建鎮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個、村級互助養老點29個,成功入選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第二批國家綜合創新試點地區。公共衛生服務顯著增強,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區,區人民醫院通過國家助理全科醫生培訓基地評估,區二院獲評重慶市科普基地,區殘疾人康復中心建成,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部改擴建工程建成投用。文體服務逐步健全,開展流動文化服務771場、閱讀推廣活動200場,區圖書館正式獲批市級人文社科普及基地,推進13個基層文化陣地示范點建設;新增體育場地設施面積近10萬平方米,新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328人;組團參加重慶市第六屆運動會,取得市運會歷史最好成績。
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升。壓實平安穩定“責任鏈”,全民反詐專項行動取得顯著成效,三級綜治中心實體化規范化運行,創新推行“雪亮工程”進院壩,國家級市域社會治理試點工作取得進展;全區348個調委會調解矛盾糾紛4856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全區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事故28起、死亡29人,人數較去年下降6.5%。做好優撫雙擁工作,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節日期間慰問各類優撫對象9500余人次、發放慰問金(含慰問品折款)500余萬元。婦女兒童、助殘、慈善、檔案、民防、氣象等各類工作均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2021年經濟社會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成之惟難。得益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周密部署,得益于建黨一百周年激發出的強大精神力量,得益于全區上下各部門和廣大干部群眾的眾志成城和拼搏奮進。年初區人代會批準的34項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中,除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等7項指標進展低于預期外,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等27項指標進展均好于或達到預期,特別是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等與民生相關的指標完成較好,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2022年,我區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依然復雜嚴峻,挑戰更具有復雜性、全局性,但機遇也更具有戰略性、可塑性,機遇挑戰交織共振,機遇大于挑戰。從國際看,全球仍處于疫情反復期,變異病毒仍將挑戰世界經濟復蘇的穩定性、持續性和平衡性。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貨幣政策將面臨收縮調整,將對全球股市、匯市、債市、大宗商品市場產生較大外溢影響,同時單邊主義、民粹主義上升,我區改革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將更趨復雜嚴峻。從國內看,我國經濟社會對疫情的適應能力將繼續增強,經濟將延續復蘇態勢,但受制于外部環境影響,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經濟穩增長壓力依然不小。從全市看,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全市經濟持續受到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產業鏈供應鏈受阻、能源短缺等多重因素制約,經濟仍處于恢復性增長階段,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從我區看,經濟結構深層次矛盾未根本改變,工業經濟結構欠優,生物醫藥產業建設周期較長,達產放量尚需時日,房地產市場趨于萎縮,保持經濟穩定運行難度明顯加大。同時,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仍然突出,營商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
在看到經濟運行中風險挑戰上升的同時,更要看到我區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一是我區在全市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生物醫藥產業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工程”,為全國首批、全市唯一;木洞鎮、麻柳嘴鎮全域納入國家高新區拓展園,賦予巴南“做大做強我市生物醫藥產業,打造經濟重要增長極和新動力源,建設長江流域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的重要使命;重慶公路物流基地納入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總體規劃》,成為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區經濟園區成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全市新型顯示產業示范基地;納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成為全市融合創新重要基地,在全市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不斷凸顯。二是傳統支柱產業加快提檔升級,以長安鈴耀、大江美利信、惠科電子、宗申產業為代表龍頭企業產業鏈附加值持續提升,以生物醫藥、液晶顯示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快形成,以騰龍5G為載體的數字經濟方興未艾,以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為代表的科技創新主體在巴南落地生根,為我區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動力。
二、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
2022年,是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的關鍵之年,更是全區各級黨委新一屆班子的開局之年,科學謀劃和推進2022年經濟工作至關重要。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信心,把握主動,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扎實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大力統籌發展和安全,聚焦“高質量、高品質、民生改善、安全發展”,發展壯大五大產業集群,全面推進“一區五城”建設,全面提升濱江城區功能品質,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改善民生,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社會大局穩定,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六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二)預期目標
根據中央及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綜合考慮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按照“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總體要求和有效銜接“十四五”目標、合理引導預期的原則,兼顧需要與可能、短期與長期,綜合分析202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宏觀政策取向和經濟增長支撐因素,預期2022年我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5%以上。
為與經濟增長目標相銜接,對標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科學設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詳見表2)。其中,7項約束性指標(表2中加*處)是政府履行公共職能必須達到的;其余27項為預期性指標,體現導向性,實際工作中允許出現適度偏離。
表2 2022年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草案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22年預期 |
1 |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
5.5以上 |
2 |
農業增加值增速(%) |
4.5左右 |
3 |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
10以上 |
4 |
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增速(%) |
6左右 |
5 |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 |
25左右 |
6 |
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 |
20左右 |
7 |
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人年) |
36左右 |
8 |
科技進步貢獻率(%) |
60左右 |
9 |
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 |
6左右 |
10 |
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 |
12左右 |
11 |
服務業增加值增速(%) |
5.5左右 |
12 |
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 |
6.4左右 |
13 |
固定資產投資(億元) |
600左右 |
14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
15 |
15 |
進出口總值(億元) |
145左右 |
16 |
服務貿易增速(%) |
5左右 |
17 |
實際利用外資(億美元) |
1以上 |
18 |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 |
2.5左右 |
19 |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
12左右 |
20 |
高新技術企業累計數(家) |
180左右 |
21 |
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
70左右 |
其中:民營經濟占比 |
55左右 | |
22 |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
3 |
其中:稅收增速 |
10 | |
23 |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
7.2 |
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 | |
24 |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天)* |
318左右 |
25 |
森林覆蓋率(%)* |
47.6左右 |
26 |
能源消耗新增總量(萬噸)* |
以市下達為準* |
27 |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
3 |
28 |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
以市下達為準 |
29 |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噸)* |
以市下達為準 |
#化學需氧量(噸) |
660 | |
#揮發性有機物(噸) |
30.1 | |
#氨氮(噸) |
24.2 | |
#氮氧化物(噸) |
77.1 | |
30 |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
3.3左右 |
31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83.5左右 |
32 |
城鎮新增就業(萬人) |
2.42 |
33 |
城鎮調查失業率(%) |
5.5以內 |
34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103以內 |
注:*表示“十四五”期間總量。
三、2022年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點工作
為確保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達到預期目標,2022年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扎實推進各項任務落實,奮力譜寫巴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一)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快實施重大戰略謀劃,在戰略布局上取得更大成效
堅持系統觀念,堅定發展信心,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確保疫情不反彈,穩住經濟基本盤,把握發展主動權,確保經濟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1.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新冠疫情防控成績,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因時因事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切實抓好防控措施落實。建成新冠流調溯源系統平臺,穩妥推進適宜人群疫苗接種,堅決筑牢全民免疫屏障。把“外防輸入”作為重點,加強中高風險地區來我區人員管控,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嚴格執行疫情防控期間邀請外國人來華政策,嚴格落實入境人員閉環管理措施,堅決防范疫情輸入風險。深化“內防反彈”措施,嚴格醫療機構院感防控,積極宣傳引導人民群眾掌握防護知識、做好個人防護,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培訓演練,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
2.凝心聚力辦好自己的事情。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高質量抓好“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確定的工作任務落地落實。努力建設全市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高地,加快推進東部槽谷一體化發展先行示范區進程。按照土地成片開發方案,探索完善符合我區實情和各片區發展定位的整治、開發模式,加快重慶國際生物城、重慶高職城等區域產城融合推進步伐,高質量推進產業導入等工作。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積極穩妥應對境外疫情對供應鏈、產業鏈的沖擊,全力幫助企業保持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二)著力提振實體經濟,培育壯大現代產業集群,在全市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上彰顯巴南作為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持培育和發展產業集群不動搖,圍繞產業鏈優化供應鏈、部署創新鏈、提升價值鏈,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2年底培育20家工業企業升規、20家“專精特新”等優質市場主體。
1.大力發展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產業,加快實施重慶國際生物城總體規劃和建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盡快啟動智翔金泰二期、模式動物實驗中心等項目建設,加快博唯生物二期、惠源制藥等項目投產達效,力爭全年完成工業投資60億元、增長20%,努力打造長江流域具有影響力的國際生物城。加大產業鏈強鏈、補聯、延鏈力度,重點引育抗體、疫苗、細胞治療產品等鏈上企業,力爭智睿國際生物產業創新孵化中心、東富龍醫藥裝備制造、藥研院中藥制劑等項目落地,打造全國免疫力經濟發展先行區。推動產學研協同發展項目建設,與重慶理工大學共建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學院,啟動蘇州大學重慶研究院、重慶醫科大學藥學院國際生物城分院建設。堅持“生物、生命、生態”有機統一,推進醫藥、醫養、醫旅深度融合,打造康復輔具產業園和體外診斷試劑產業園,促進大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
2.大力發展商貿物流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國際貿易、專業市場、電子商務、商貿服務等,推進多元消費,多式聯運,加快公路物流基地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建設,打造樞紐經濟生態圈,抓好通道帶物流、物流帶經貿、經貿帶產業,加快北京新發地、結義肉類食品加工廠等項目開工建設,加快霍氏百利威、申通等項目建成投運,公路物流基地力爭新增規上限上企業40家、市場交易額1100億元以上,打造渝南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多式聯運樞紐。
3.大力發展高端裝備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中高端摩托車、智能裝備、智能機器人等產業,推進智能化、精密化和綠色化發展,建好全市首批融合創新示范基地名片。圍繞汽車產業加快布局中高端車型和補齊核心零部件短板項目,重點推動重慶鈴耀新車型上市,支持大江特種車、耐德專用車等老產品升級迭代,支持宗申加大重要產品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航空活塞發動機項目產業化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大江科創城力爭新開工建設項目9個、完成工業投資4.83億元。
4.大力發展數智經濟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新型顯示、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等產業,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加快建設全市數字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示范區。聚焦大數據智能化產業發展和智能化應用自主創新能力,打造國內具有影響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力爭全區數字經濟增加值超過200億元、增長20%以上。順應智能制造新趨勢,組織實施完成46個智能化改造項目和8個智能工廠或數字化車間、10個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5個市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建設,推動200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大智能農機、服務機器人、智能家居、智能儀表、智能醫療設備等智能終端產品引育力度。加快平板顯示重點推動代工向自創品牌、研發新品轉型。加快數字經濟新業態培育,推動騰龍5G數據中心等項目建成投用,推進云水苑數字經濟產業園投入運營,力爭將我區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和全市政務數據“兩地三中心”體系。
5.大力發展生態創新型產業集群。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智能服務等產業,推進低碳經濟、綠色經濟、總部經濟發展,力爭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走在全市前列。實施綠色供應鏈戰略管理,推動上下游企業共同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嚴控過剩產能和“兩高一資”項目。持續推進工業節能、節水行動,扎實推廣清潔生產,不斷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和綠色制造梯次化建設機制,創建市級綠色工廠2個、節水型企業3家、能效領跑企業1家,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3%。加快惠民智慧總部新城規劃編制工作,確??匾幈M快落地實施。
(三)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充分激發創新活力,在全市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體現巴南活力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扣2035年“基本建成科技強區”目標,加快“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落地實施,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增強科技創新對全區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
1.強化創新平臺建設。加快推進納入重慶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5個重大項目進度,提質建設環重慶理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加快建設高峰湖創新創業孵化社區、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扎實開展“科創中國”市級試點,構建協同創新服務平臺;加快生物醫藥研發創新中心、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建設,形成一批高水平研發平臺和研究機構,著力提升創新集聚度、活躍度、貢獻度。搭建專業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創新中心等公共服務平臺,聚力打造全市大數據成果轉移轉化中心。支持重慶國際生物城打造成為全市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及學術交流平臺。
2.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激發龍頭企業創新引領作用,引導規上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政策的激勵引導作用,力爭2022年全社會R&D經費支出占地區GDP比重達到2.5%。實施科技企業成長工程,通過引進、孵化、創辦、提升等方法加快發展科技型企業,實現“上云”“上高”“升規”“上市”,力爭到2022年底培育科技型企業4000家,高新技術企業180家。
3.強化創新生態打造。深化科技創新體制建設,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出臺《支持科技創新若干措施》,加大研發活動獎補力度,健全科技投融資體系,促進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三鏈”融合,加快推進全國科普示范區創建工作,努力構建一流創新生態,為巴南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建立“市級科技特派員+區級特派員”的“1+1”幫扶模式,積極開展“科技專員興企業”行動。支持國際生物城與“科技總師”開展科學技術深度合作。強化與重慶理工大學校企合作,組建科技創新服務隊入園入企,幫助解決企業技術難題。
(四)充分發揮投資關鍵作用,全面釋放消費潛力,在全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貢獻巴南力量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聚焦“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加強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和短板領域擴大有效投資,適度超前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減污、降碳、新能源、新技術、新產業集群等領域投入,大力促進消費平穩回暖,加快推動新型消費成長,內需潛力不斷釋放。
1.持續擴大有效投資。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以交通為重點,著力完善城市路網,加快補齊能源、水利、市政、通信、消防、環保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公共衛生、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設施短板,高質量抓好項目落地實施。高質量建設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5G規模組網縱深覆蓋。
專欄1: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公路路網:持續升級改造國省干線公路網絡,推動公路與城市干道的高等級銜接,實施國省道升級改造3公里。建成渝黔高速復線,續建渝赤敘高速公路、渝湘高速復線,推進沿江高速長壽支線二期前期工作,形成“南向東盟三通道,周邊區域雙通道”。 完善軌道鐵路:加快軌道18號、27號線,軌道24號線及鹿角北站場建設,加快推進渝湘高鐵(重慶至黔江段)建設,積極推進渝萬高鐵建設,積極爭取增設木洞北站。加快推進樞紐東環線建設并投入運營。 完善水利設施:加快推進觀景口水庫工程,抓好項目竣工驗收;完成七星水庫前期工作并開工建設,啟動魚孔灘水庫前期工作;實施水源連通工程,推進高洞子水庫供水工程,啟動金佛山至豐巖水庫調水工程前期工作。完成巴南區長江黃溪河入口—魚洞長江大橋段庫岸綜合整治工程主體工程建設,推進巴南區長江佛耳巖段防洪護岸綜合整治一期工程,力爭完成長江佛耳巖段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大力實施一批中小河流綜合治理,爭取開工建設一品河重點河段(小沛灘段)綜合整治工程、啟動一品河安瀾場鎮河段綜合整治工程前期工作;完成2021年度7個水毀工程項目建設,消除防汛安全隱患。完成龍洲灣隧道至長凼子水庫供水管道及配套工程,實現南湖水廠與一品水廠、龍崗水廠供水管網互聯互通。加快推進圣燈山水廠、惠民水廠技改工程,加快實施木洞豚溪口水廠前期工作,加快實施界石經濟園區供水調節水池工程,確保區域供水安全。完成二圣鎮天坪山中坪水廠、惠民永興場高位水池向二圣茶廠、惠民輔仁村等供水管網改擴建工程。 完善市政環保設施:加快推進人行天橋及軌道站便捷提升工程。積極推進軌道站魚胡路口便捷提升工程,新建步道1條。加快推進李家沱恒大公園人防工程、魚胡路口停車場、李家沱組團K分區09-7/04號地塊公共停車場工程建設。持續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編制完成2022年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改造項目總建筑面積85.47萬平方米,涉及33個小區,305棟樓,9249戶業主,預計總投資2.6億元。 完善鄉村設施:完成縣鄉道升級及路面改造50公里,其中:打造“兩環兩線”快旅慢游旅游公路、精品旅游公路25.1公里;重要民生路25.2公里,推進城鄉融合繞鎮公路建設5公里,強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100公里村民小組通暢工程。實施公路急彎陡坡、臨水臨崖危險路段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160公里,有序推進14座橋梁改造、5處地質災害整治工作。深入推進“路長制”,提高公交營運服務能力。推進通組公路、入戶道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飲水工程等建設。完成改廁5760戶。 推動客貨運輸服務一體化:構建南向高品質客運服務體系,依托南彭站,高標準建設綜合交通樞紐。建設以軌道交通為主導、常規公交為主體的公共交通體系;推進“公路+鐵路”兩大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優質高效貨運體系,構建“1+2”綜合貨運樞紐節點體系,形成“公鐵水聯運”東盟國際貿易交通網絡;建設“1+3”城市配送節點體系、“1+13+20”農村物流三級服務體系,形成集約高效的城鄉雙向物流配送服務體系。 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強化信息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加速5G規模組網縱深覆蓋,積極向市爭取更多5G基站。建設重慶南部數據中心集群,推動騰龍高等級數據中心(一期)等重點項目全面建成投運,爭取納入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二是強化融合基礎設施帶動能力。推動實施忽米產業互聯網、申通西南地區總部暨電商物流科技產業園、智慧城市運營中心、智慧停車等項目,以滿足我區產業轉型升級、城市管理提檔的迫切需求。三是強化創新基礎設施引領能力。推動實施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國際生物城數字醫學聯合技術中心、智能網聯汽車研究平臺及在區高校研究研發中心等項目,打造科技創新策源地。 |
2.加快釋放消費潛力。順應消費升級新趨勢,積極擴大有效需求,推動華盛奧萊、首創奧萊、萬達廣場、東邦小悅灣等城市商圈改造提升,大力發展體驗式、互動式消費。推動發展動漫、電競、創意設計、數字娛樂、競技體育等新興產業,支持華熙打造數字文化業態聚集區,加快公路物流基地影視產業園建設,打造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基地。推進李家沱核心商圈水輪機廠片區商業綜合體建設,升級打造西流沱古鎮夜間經濟示范區,啟動龍洲灣十號音樂藝術街市建設。實施“古鎮”“溫泉”“巴縣老院子”“美麗鄉村”四大品牌工程,啟動建設木洞“一鎮兩島”文化旅游目的地、豐盛古鎮古商業文化展示地,打造南溫泉、東溫泉、圣燈山旅游康養度假區。推動“云旅游”上線運行,開啟全域旅游新體驗。持續加強“巴巴虎”巴南文旅IP形象和“老巴縣最重慶”宣傳推廣,加快推進天坪山農旅示范項目、圣燈山農旅康養小鎮等項目建設。
3.全力推進招商促建。積極引育高質高端高新項目,抓緊實施延鏈補鏈強鏈項目,促成易美芯光、湖南特科能熱處理、美心生產加工基地、紅星美凱龍夢巴渝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聘請鏈主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知名投資咨詢機構、中介服務機構負責人,高校院所負責人及具有較強行業影響力的社會人士等擔任全區招商顧問。扎實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促成宗申航發、惠科模組、植恩現代中藥、青職院等35個購地自建項目應開全開,推進幟揚、鋒蘭、瑞豐項目用地性質調整,蕾明視康眼用制品生產基地等項目土地出讓,合興包裝、珂藍產業園、平山礦山、長安汽車B561等項目建成。
(五)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持續改善營商環境,在全市推進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建設上展現巴南智慧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用改革的思維突破發展障礙,提升開放水平,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1.狠抓改革落地賦能。以營商環境創新試點為抓手,構建全方位對接、全流程幫辦、全周期保障的重大項目服務體系,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著力破除制約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的體制機制障礙,爭取“渝快碼”在區試點。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建設,建立企業服務平臺,探索設立國際生物城政務服務小特區,創建“巴實辦”智慧政務專區。抓好上市梯隊和擬上市企業儲備建設,全力推動融匯家悅赴港上市,瑪格家居、美利信A股上市。搭建中小企業服務云平臺金融在線服務,加大財政性風險補償金和貼息投放力度,加快中小企業首貸續貸中心建設。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著力為企業降本減負,市場主體增長12%以上。
2.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全面融入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抓住RCEP實施契機拓展國際合作,加快東盟貿易服務總部基地建設,形成輻射全市的“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全面提升開放通道能級,拓展與中亞的貿易往來,加密布局海外分撥倉和物流節點,穩定提升跨境公路運輸便利化水平,跨境公路班車開行3200班次。更好發揮開放平臺作用,南彭B保新入駐企業5家,進出區貨值60億元。啟動公路物流信息港建設,以大數據智能化帶動公路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重慶建設中西部國際交往中心,積極推進公共場所外語標識標牌規范化設置。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積極務實發展國際友城關系,開展與老撾烏多姆賽省勐賽縣締結國際友城有關前期工作。
(六)深入推進區域協同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融合,在國家、全市重大戰略實施上謀得巴南先機
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扎實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堅持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品質提升兩大基本面,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1.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與成都溫江區戰略合作,共同爭取更多國家戰略和試點示范落地,積極推動建立成渝地區汽車摩托車、生物醫藥等成渝合作示范園。推動巴南區和成都溫江區在科技創新平臺、科技創新資源要素、關鍵人才引進和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共建共享。做大做強川渝通道,積極爭取渝赤敘高速起點成功布局巴南,進一步暢通出渝出川通道。助推全區加快融入重慶市“米”字型高鐵網,加快渝萬高鐵在重慶國際生物城設站、渝昆高鐵聯絡線接續鐵路樞紐東環線南彭站進度。積極打造巴南·溫江數字農業科技園,促進CNG農業(重慶)公鏈項目落地生根。加快巴溫主題公園、奶姆山公園一期建設,籌劃設立溫江文化展區。合力共筑生物醫藥產業高地,推動GCP臨床試驗中心形成研究成果。持續完善川渝地區數據共享機制、公共資源配置機制,推動金融、能源、電信、醫療、衛生等跨行政區布局建設和高效服務。強化與溫江司法局法律服務、法治保障、法治宣傳等方面溝通與合作,為雙城經濟圈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2.深入推進“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深入貫徹“一區兩群”對口協調發展戰略,攜手豐都持續深化兩地產業、城鄉、科技、市場協同,推進兩地經濟社會互惠共贏。推進重茶集團與豐都青嶺茶業戰略合作,加強重慶公路物流基地與豐敦投資開發公司在物流產業規劃、招商引資、運營管理等方面深度合作。密切兩地交流協作,推動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共享,科技成果轉換合作,人才交流培訓。繼續探索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開展“飛地建園”,整合資源優勢建立利益分享機制,共同引資、建設產業協作園區。
3.扎實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健全完善城鄉有序流動的人口遷徙制度,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暢通城市人才返鄉入鄉通道,探索推進城市人才入鄉改革試點。遵循“退用結合、供需平衡”原則,建立進城落戶農民農村權益自愿有償退出機制,逐步優化農村土地資源配置,不斷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做好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區縣試點工作。推進城鄉融合先行區建設,著力完善交通網、水利網、電力網、信息網,提升城鄉基礎設施均衡通達水平;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資源向鄉村覆蓋,建設木洞河街自助式公共文化服務空間,二圣鎮、天星寺鎮率先實施鄉村醫生“鄉聘村用”,提升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特色小城鎮綜合承載力,發揮小城鎮在城鄉要素流動中的橋梁紐帶作用,打造“強鎮帶村”示范鎮3個。圍繞“一園一環一線多點”產業布局,促進農旅融合發展,打造天坪山、五彩豐盛、圣燈山農旅融合產業集聚區,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示范項目建設。
4.持續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編制城市提升“十四五”行動計劃,高品質實施“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啟動李家沱段環境品質提升項目,實施花溪河濕地公園片區治理提升工程。提升城市韌性,加快建設海綿城市,統籌沿江防洪排澇和城市建設,全區首條10.12公里地下綜合管廊建成投用,形成輻射龍洲灣全域的地下“生命線”。啟動6個城市老舊片區有機更新,實施33個老舊小區改造和620戶棚戶區改造。優化城市視覺空間,新增公園綠地100萬平方米、綠道3公里以上,新增社區小游園、口袋公園10個,推進龍洲灣智慧公園建設。鞏固市容環境整治成果,夯實智慧城管基礎,提升網格化管理智慧效能,建成區數字化城管覆蓋率100%。推進國家文明城區創建,打造“群眾滿意”的文明巴南。
5.高水平推進鄉村振興。健全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機制,分類推進鄉村振興試點示范。推動大企業、大品種、大基地聯動建設,加快天坪山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新建、改造宜機化梨園6000畝,發展品牌茶葉、精品果蔬、“稻+N”、生態漁業等特色產業2萬余畝。實施現代種業提升工程,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建設良種繁育基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守牢耕地保護紅線、筑牢糧食安全根基。多措并舉保障“米袋子”“菜籃子”“肉盤子”,促進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保供穩價。推進農業產業鏈整合、價值鏈提升,推進二圣茶業、豐盛名特小吃等深加工產業發展,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達15家,農產品加工產值增長10%。實施農業品牌戰略,講好品牌故事、傳遞品牌價值,創建市級名牌農產品11個,提升白象山茶文化中心、豐盛彩色森林知名度。推動農業科技與鄉村產業深度融合,扎實推進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巴南銀針”“巴渝紅茶”“定心綠茶”“巴山銀芽”四大品牌數據上鏈,二圣鎮集體村試點“數字大屏”,促進鄉村治理、農業管理高質高效。優化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功能建設,深化“三治融合”,打造5個鄉村治理“積分制”試點村。嚴格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持續跟蹤、動態清零。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脫貧村特色產業提檔升級。
(七)全面推動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在全市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上發揮巴南優勢
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堅持生態優先,踐行綠色發展,圍繞實現“雙碳”目標,協同推進減污、降碳、增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讓巴南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空氣更清新。
1.穩步推進減碳行動。配合制定實施碳達峰行動方案,以二氧化碳達峰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實施綠色供應鏈戰略管理,不斷完善綠色制造體系和綠色制造梯次化建設機制。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建立能耗強度為導向的節能審查制度,嚴控高能耗低產值項目。深入推進綠色產業發展,實施綠色產業筑鏈工程,做大節能電器、節能建材、節能裝備、低碳消費品等產業規模,積極培育風能、光能、氫能裝備全產業鏈,構筑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深入實施綠色生活創建行動,鼓勵綠色出行。開展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0%以上,生活垃圾分類示范行政村占比50%以上。努力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有機統一。
2.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實施“清水綠岸”水質提升工程,加快花溪河綜合整治,啟動一品河、黃溪河綜合整治,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全力推進5個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梯次推進農村常住人口聚居點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完成209個長江入河排污口監測溯源,推進65個問題排口整治,長江干流巴南段水質穩定保持優良。深化“四控兩增”、制定“四張清單”,打贏藍天保衛收官戰,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穩定在87.2%以上。開展機動車尾氣路檢10000輛以上,建設和鞏固揚塵控制示范道路40條以上、示范工地20個以上。扎實推進土壤污染綜合防治示范區建設,深入實施污染土壤風險管控和修復示范,持續推進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完成土壤污染防治綜合績效評估。推進“無廢城市”建設試點,重點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考核達A級。大力開展畜禽糞污治理,新建養殖場全部配備糞污處理設施。統籌抓好中央、市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做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迎檢準備工作。
3.加快生態保護修復。共抓長江大保護,嚴格執行“河長制”及網格化管理,落實長江流域“十年禁漁”要求,依法懲治重點水域非法捕撈。加快綠色礦山擴面提質,推進一品街道金田片區、龍洲灣街道紅爐二期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與土地復墾,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統一。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編制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抓好山水林田湖草工程試點項目國家驗收,推進五布河生態保護修復以及相關鎮街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推動生態功能系統性整體提升。加快“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建設,開展國土綠化營造林0.89萬畝,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7.6%。嚴格落實林長制,深入開展森林資源“四亂”突出問題專項行動,堅決杜絕亂占林地行為。
4.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整治。有序推進行政村全域全要素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農業產業發展、農村宅基地用地規模和布局,合理布局鄉村“三生”空間。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完成戶廁改造1500戶、建設農村公廁8座。建設“小組團、微田園、生態化、有特色”宜居村莊,新建一批人居環境示范項目。做好農村低收入人群危房改造工作。
(八)持之以恒織密扎牢民生保障網,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在全市“創造高品質生活”上凸顯巴南作為
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著力穩就業促創業。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和穩定就業渠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42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完善重點群體幫扶臺賬,一對一做好脫貧人員、高校畢業生、返鄉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保障,年底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0%以上。推進建設“巴渝工匠”高技能人才創新發展聚集區,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繼續落實區級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政策,全年發放創業擔保貸款數4000萬元以上。
2.著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學校建設,實施“民生”工程,大力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專項行動計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施“鑄魂”工程,全面推進巴南區新時代中小學幼兒園養成教育行動計劃。實施“培根”工程,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專業素質提升,實施隊伍建設“大樹計劃”。實施“領雁工程”,推進名校品牌引領戰略,促進教育優質發展。實施“健康”工程,推進新時代“陽光心育”行動計劃,健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實施“融合”工程,統籌推進現代職業教育發展,實現產教融合,推進城鄉教育協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落實“雙減”政策,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學業負擔。
專欄2:推進教育事業發展 持續擴充學前教育公辦普惠優質資源。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不斷擴充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全區公辦率達60%以上;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積極引導和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普惠率達90%以上;優化優質學前教育資源擴充機制,持續擴大學前教育集團化辦園規模,優質資源占比達65%以上;進一步優化常規管理制度,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促進學前教育規范發展。 加快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完成高職城一小、金竹一小、中建濱江星城小學建設并投用,推進界石二小、圣燈山中學遷建、南環小學、云篆山公租房二小、云篆山公租房中學、南泉四小、濱江路學校等學校建設,開展界石S分區小學建設前期工作。 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師德建設工程,堅持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學習制度,強化職業道德考核,加強先進典型宣傳,講好“巴南好老師”故事。實施教師素質提升“大樹計劃”,出臺方案,序時推進。推進教師“區管校聘”改革實踐,交流教師比例不低于應交流人員的20%。扎實推進干部教師培訓和名師、名校長工程,開展各級名師推薦評選,增加名師工作室布點范圍和招收名額。 加快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按照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關于印發巴南區貫徹落實重慶市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若干措施工作方案》精神,制定《重慶市巴南區教育委員會教育評價改革工作方案》,分解落實、督促檢查教育系統相關部門及學校教育改革評價任務2021年度完成情況及2022年度工作推進情況。 |
3.著力建設健康巴南。及時將符合基本醫療保險定點條件的醫藥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助推醫療衛生產業快速發展。推進住院和門診異地就醫全國聯網直接結算,分步驟將我區一級以上醫保定點醫療機構全部納入住院全國聯網結算。實施心理健康“潤心”、近視防控“明眸”和身體健康“健體”行動計劃,切實保障學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持續推進區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改建、區疾控中心整體遷建、區第二人民醫院遷建、區第三人民醫院遷建等工程建設。創建“互聯網醫院”2家、建設“智慧醫院”2家。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共體建設,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擴面工作。推進健康中國巴南行動實踐,加快實施15個專項行動。大力發展特色專科,鑄就品牌醫院,深入推進區二院肝膽與腫瘤特色高端三級醫院建設。大力傳承中醫藥事業,推進區中醫院創建三級甲等中醫綜合醫院。建立完善三級體育設施網絡,推進區游泳館、體育公園、石龍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新建一批農體健工程、全民健身路徑,大力提升全民健身設施覆蓋率。
4.著力發展養老事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鎮社區養老服務中心3個、村級互助養老點29個,完成重慶康養照護中心項目選址和設計,全區四星(葉)級及以上養老機構達到5家以上。穩步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城鄉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深化養老服務“放管服”改革,引導社會力量探索多樣化的經營模式,穩步推進敬老院委托運營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社會化運營,到2022年底,新增普惠型養老床位333張,社會力量舉辦或經營的養老床位數占養老床位總數的比例達到60%以上,護理型養老床位占比不低于50%。推進養老服務智能化現代化,持續在龍洲灣、魚洞等5個街道開展“線上+線下”政府購買社區居家養老公共服務。加快推進醫養深度融合,實現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實施輔助器具應用推廣工程,推進重慶康復輔具產業園建設,引進更多國內知名老年智能護理用品企業落戶。
5.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區,科學編制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三個規劃綱要的巴南實施方案并嚴格貫徹落實,穩妥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嚴格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加強對全區行政應訴工作的指導監督。全面完成民主法治村(社區)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結合”建設全覆蓋目標。全面加強社會治理能力,充分發揮矯委會作用,堅持嚴格監督管理與強化教育幫扶并重,全面提升社區矯正質量。強化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的基礎性作用。切實做好刑滿釋放人員的銜接和安置幫教管理工作。升級完善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打造規范化建設示范點。強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全面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著力穩定物價水平,確保物價漲幅控制在目標以內。全面完成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任務,全面推進基層治理。強化三級綜治中心和“雪亮工程”實戰運用,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進一步提升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
(九)慎終如始抓好安全穩定工作,有效化解風險,切實筑牢巴南高質量發展的安全屏障
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既要統籌政治安全等傳統安全領域,又要統籌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等非傳統安全領域,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笔录?/span>
1.全力維護政治安全。堅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深入實施“筑墻”“凈心”“攻心”三大工程,縱深推進“十大專項行動”,加強反間諜工作,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深化嚴打暴恐活動專項行動,加強反恐怖重點目標防范和標準落實,提升反恐防暴應急處置能力。扎實開展反邪教斗爭,扎實開展邪教人員教育轉化,解決好邪教的“存量、增量、變量”問題。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邪教違法犯罪活動,堅決打擊非法宗教活動。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不斷提升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持續提升應急響應處置能力,確?;ヂ摼W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2.全力維護經濟安全。切實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恢復經濟和防范風險,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眨_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積極應對居民就業、種子和耕地、產業鏈供應鏈、國企改革、財政改革、糧食能源、房地產等領域潛在風險,妥善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以及非法集資、網絡借貸等風險。完善戰略物資儲備體系,保障能源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糧食安全。強化平臺企業監管,加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檢查,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3.全力維護好社會安全。加快推進立體化、專業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堅決防范和打擊各類犯罪活動。完善信訪調解機制,更加高效化解矛盾糾紛。嚴格落實生產責任,抓好校園、礦山、建筑工地、旅游景區、車站、高層建筑等重點場所安全防范,抓好消防安全,嚴防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做好各類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解決工作,高度關注社會民生領域敏感、熱點、負面輿情,加強風險評估研判。全力維護社會治安,加強對商場、交通樞紐等重點區域的巡邏防控,嚴厲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切實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