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手机在线,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岛国,精品国产欧美一区二区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區發展改革委>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規劃信息

[ 索引號 ] 11500113009307164P/2021-00429 [ 發文字號 ]
[ 主題分類 ] 國民經濟發展規劃、計劃 [ 體裁分類 ] 計劃、發展目標
[ 發布機構 ] 巴南區發展改革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1-03-15 [ 發布日期 ] 2021-03-15

關于重慶市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21年計劃的報告


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目標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起步,也十四五發展的開局之年。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面對錯綜復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必須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在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一)總體要求

2021年工作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持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發揮三個作用和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貫徹市委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戰略,準確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踐行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切實擔當新發展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繼續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落實宏觀政策,全力建設一區五城積極育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安全穩定,確保十四五發展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二)預期目標

綜合考慮高質量發展這一根本要求和實現十四五目標的需要,按照底線思維、把握主動的原則,兼顧需要與可能、短期與長期,綜合分析2021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宏觀政策取向和經濟增長支撐因素,預期2021年我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突破1000億元。

為與經濟增長目標相銜接,對標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科學設立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詳見表2)。其中,7項約束性指標(表2中加*處)是政府履行公共職能必須達到的;其余27項為預期性指標,體現導向性,實際工作中允許出現適度偏離。

2?? 2021年巴南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計劃草案

序號

指標名稱

2021年預期

1

地區生產總值增速(%

8左右

2

農業增加值增速(%

4左右

3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

8左右

4

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增速(%

8以上

5

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工業比重(%

30左右

6

數字經濟增加值增速(%

15以上

7

規上工業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人年)

36左右

8

科技進步貢獻率(%

60左右

9

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速(%

6左右

10

新登記市場主體增速(%

12左右

11

服務業增加值增速(%

7左右

12

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速(%

7左右

13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

6左右

其中:民間投資增速

7左右

14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8左右

15

進出口總值(億元)

110左右

16

服務貿易增速(%

5左右

17

實際利用外資(億美元)

2以上

18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

2.25以上

19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13左右

20

高新技術企業累計數(家)

150以上

21

非公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

70左右

其中:民營經濟占比

65左右

22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

5左右

其中:稅收增速

15左右

23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與經濟增長同步

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左右

24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天)*

310以上

25

森林覆蓋率(%*

47.6以上

26

能源消耗總量增速(%*

4.5

27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

3.5

28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

3.8

29

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

以市下達為準

#化學需氧量(%

15

#二氧化硫(%

33

#氨氮(%

16

#氮氧化物(%

66

30

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安全事故死亡率(%*

3.5左右

31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83.5左右

32

城鎮新增就業(萬人)

2.42左右

33

城鎮調查失業率%

5.5以內

34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103.2以內

注:#號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的基期為2015年。

??

3?? 地區生產總值主要支撐指標預期

序號

指標名稱

2021年預期

1

第一產業可比價總產值增速(%

4左右

2

工業增加值增速(%

8左右

3

注冊地總專包建筑業企業總產值增速(%

20左右

4

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增速(%

1左右

5

房地產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增速(%

20左右

6

批發業銷售總額增速(%

40左右

7

零售業銷售額增速(%

20左右

8

住宿業營業收入增速(%

20左右

9

餐飲業營業收入增速(%

40左右

10

公路運輸總周轉量增速(%

20左右

11

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增速(%

22左右

12

規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

27左右

13

規上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

15左右

14

規上居民服務業、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速(%

25左右

15

非營利性服務業工資總額增速(%

25左右

2021年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重點工作

(一)統籌抓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確保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

堅持系統觀念,堅定發展信心,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確保疫情不反彈,穩住經濟基本盤,把握發展主動權,確保十四五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1.鞏固疫情防控戰果。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新冠疫情防控成績,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因時因事完善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各項措施,切實抓好防控措施落實。把外防輸入作為重點,加強中高風險地區來我區人員管控,加強進口冷鏈食品核酸檢測和預防性消毒,從嚴管理外事活動,嚴格落實入境人員閉環管理措施,堅決防范疫情輸入風險。深化內防反彈措施,嚴格醫療機構院感防控,積極宣傳引導人民群眾掌握防護知識、做好個人防護,加強應急物資儲備和培訓演練,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

2.確保十四五良好開局。堅持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著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高質量推進并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在規劃綱要統領下扎實編制各專項規劃,形成“1+X”規劃體系。加快國際生物城、大江科創城、重慶公路物流基地、惠民智慧總部新城等重點區域控規編制。按照土地成片開發方案確定年度實施計劃,組織實施城市成片開發建設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全面落實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確定的工作任務,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積極穩妥應對境外疫情對供應鏈、產業鏈的沖擊,全力幫助企業保供應鏈、產業鏈穩定,穩住外資外貿基本盤,實現良好開局。

(二)統籌抓好創新能力提升和創新生態優化,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

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優化科技創新環境,增強科技創新對全區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用。

1.提升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以保增量促質量為目標,積極培育科技型企業,加大企業創新扶持力度,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科技型企業集聚,幫助企業提高核心技術自主研發能力。遴選基礎好、潛力大、條件優的科技型企業進行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力爭新增7個市級企業創新主體、10個重大新產品和3家市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到2021年底累計培育高新技術企業150家,科技型企業3000家,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25%以上。鼓勵并支持院企、校企開展科技合作,引導企業建成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持續努力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工作

2.強化創新平臺載體支撐。積極推進重慶國家數字經濟和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快推進重慶國際免疫研究院、消費品工業創新設計研究院、重慶能研理工研究院建設。加大環重慶理工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力度,加強校地合作、校地聯動,建成投用重慶巴南先進技術創新中心二期、奶姆山智谷公園,引導創新人才、科研成果向大學周邊聚集,逐步形成高校+研究院+平臺+金融+企業+產業集群為一體的創新生態鏈產業。

3.優化科技創新生態環境。橫向建立高校+科研院所+部門(園區)+企業”“四面相融體系,縱向健全各鎮街、園區公司區域協同創新機制。推進我區與成都市溫江區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深化科技協同創新攻關。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與企業開展技術攻關、產品研發等產學研合作,力爭技術合同登記金額累計突破2元。落實賦予科研機構和人員更大自主權政策,簡化科研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切實減輕創新主體負擔。舉辦科技下鄉、中小學科技節等活動,營造良好科技創新氛圍。

(三)統籌抓好傳統產業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構建有重要影響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1.培育壯大產業集群,構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引擎。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創新驅動發展,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力爭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達到250億元以上。一是全力發展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重點研發生產腫瘤疫苗、抗體等高壁壘、高價值創新型生物藥,引進和打造一批高端仿制化學藥品種,加快推進中藥經典名方開發,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發展,建設重慶康復輔具產業園,構建“1+3+N”產業體系,加快建成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集群高地。二是做強做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發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新能源與新材料等產業,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中高端摩托車、機器人、航空發動機、輔助駕駛系統、數控機床等創新發展,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高端裝備制造科技創新生態圈。三是培育壯大數智產業集群,全面推進芯屏器核網建設,不斷壯大新型顯示產業,大力發展5G產業,培育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加快建設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騰龍5G產業園,打造重慶南部數據中心。

2.推動傳統產業升級,不斷煥發生機活力。促進現代服務業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一是聚焦智能制造、綠色制造,以四新技術和大數據智能化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產業,推進宗申、建設等存量企業轉型升級。開展智能制造能力測評,新增5家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實施45個項目智能化改造。建立綠色制造梯次化建設機制,力爭創建國家或市級綠色工廠1家、綠色設計產品(認證產品)5個,鼓勵和支持企業節能、節水、清潔化改造,開展能耗管理、水耗管理、清潔化管理體系認證和審核評估二是著力建設消費品創新生態集聚區,舉辦消費品中小企業創新創意設計大賽和美食工業博覽會。加快消費品工業補鏈成群,拓展智能家居、服裝、紡織、食品加工等領域,力爭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三是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新增2家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企業和3個市級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項目,推動500家企業開展上云上平臺加快忽米產業互聯網全國總部項目建設,力爭打造中國產業互聯網示范標桿。四是加快推進智慧園區建設,完善升級園區信息基礎設施。加快老舊園區改造升級或騰籠換鳥,提高園區土地集約利用效率和產出效益。

(四)統籌抓好傳統消費升級新興消費培育,充分釋放消費需求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順應消費升級趨勢,改善供給質量,健全流通體系,改善消費環境,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1.著力推進電子商務集聚發展,加強新興消費培育創新發展新興消費業態,推動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培育智慧零售、服務消費、線上醫療、線上教育等新型消費。大力推進京東、順豐等電商產業園發展,抓好京東商事創新示范園建設,利用大數據篩選成長性好的優質商家集群注冊并代理商務事務,促進更多外地電商離岸注冊入駐。依托南彭公路物流保稅中心(B型)建設跨境電商產業園,打造跨境電商完整產業鏈和生態圈。依托重慶農禾電商、京東巴南特色館等平臺構建三級農村電商網絡體系,推廣使用全市村村旺電商平臺,大力發展農村電商,提升生鮮農產品網上銷售比重。

2.著力推進現代商貿物流發展,加快傳統消費升級持續提升傳統消費產品品質,創新消費模式。推進龍洲灣核心商圈提檔升級,加快推進李家沱核心商圈商業綜合體建設,打造李家沱文化休閑半島,融入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建設。依托華盛奧萊、首創奧萊、萬達廣場、商社匯等城市商業綜合體發展體驗式消費,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培育1—2條市級特色商業街,引導華熙國際文化體育中心創建國家級特色商業街。鼓勵專業市場引入體驗中心等新興業態,支持華南城等專業市場升級發展。加快推進農村物流配送體系建設,推廣村郵站+快遞超市+電商服務+便民服務模式,打通城鄉物流配送最先一公里最后一公里。鼓勵配送、快遞等企業與生鮮農產品經營主體加強合作,推動供貨、運輸、配送終端的無縫銜接。

3.著力推進特色消費品牌培育,塑造特色消費優勢培育打造華熙、萬達金街、旭輝樂活城、魚洞老街、西流沱鎮等特色美食街區,培育特色餐飲品牌。在城市商圈、重點旅游景區、重點市場等區域,引進和培育高端住宿餐飲品牌。發展精品民宿,打造天坪院子民宿品牌。精心包裝打造巴地原鄉”“巴鄉田園”“巴縣風情”3條精品旅游線路。著力抓好夜間經濟發展,大力發展會展經濟。推進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大力實施巴南游禮旅游商品工程,實現生態休閑觀光與特色住宿餐飲相互促進、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建設展現老巴縣、最重慶特色的品質生活休閑目的地。

專欄1:推進農文旅融合發展

推進重大文旅項目建設,加快南溫泉、木洞古鎮、圣燈山康養農旅小鎮、雙寨山國際養生源、惠民都市原鄉藝術小鎮、二圣云林天鄉、南彭多彩植物園、豐盛涌泉居等重點項目建設。

大力實施巴南游禮旅游商品工程,大力發展巴巴虎文創產品、工業旅游產品、鄉村旅游后備箱產品,舉辦旅游產品創意設計大賽。

著力提升景區品質,推動景區標準化建設,著力推進南溫泉、西流沱小鎮、華熙國際文化體育中心等國家A級景區創建工作。加強智慧景區建設,打造南溫泉、豐盛等智慧景區示范點建設,完善一機游巴南服務功能。

推進旅游基礎設施提檔升級,提升旅游公路、碼頭建設,推進龍洲灣市級游客集散中心建設,完善南溫泉、木洞、豐盛、二圣、圣燈山等游客接待中心配套設施,新改建一批景區廁所,完善旅游標識標牌。

加大與成都市溫江區交流合作,擴大雙向營銷推廣,爭取推動客源市場互換,重點推介親子游、研學游、文化游、民宿游產品。

(五)統籌抓好招商引資和項目促建,著力培育發展新動能

釋放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優化投資結構,加快基礎設施項目和產業項目建設,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

1.強化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以交通為重點,著力完善城市路網,加快補齊能源、水利、市政、通信、消防、環保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公共衛生、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設施短板,高質量抓好項目落地實施。

專欄2:強化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公路路網:開工建設黃桷坪大橋、鹿角隧道、東站集散通道、渝赤敘高速茶惠大道金竹隧道開成路,推進渝湘高速公路擴能(巴南至彭水段)、渝黔復線連接道、新燕尾山隧道等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南環立交改造、渝黔高速擴能白居寺長江大橋。加快推進渝南大道D段南段、惠南路、大正溝支路、小南海周邊市政道路、花溪河北岸濱河道中段市政道路、云濱路延伸段、翔華路一期、金鵝路一期等道路建設,加快開展惠南大道、公平大道、南湖大道、燕尾山道路、木洞至廣陽連接道等項目前期工作。完成41公里普通干線公路(含國省道改造和通景公路)建設任務,推進云篆山景區下山路(升級改造段)、天星寺-太平互通連接道、琵琶洞景區快速連接線等項目,提升云篆山、天坪山、羊鹿山、圣燈山等景區交通能力。著力打通李家沱、花溪、魚洞等城區斷頭路。

完善軌道鐵路:推進軌道交通18號線、24號線和渝湘高鐵等建設,推進軌道交通20號線、8號線前期工作。渝萬高鐵開工建設,鐵路樞紐東環線完工。

完善水利能源設施:推進高洞子水庫工程、佛耳巖碼頭防洪護岸工程等建設,開展七星水庫工程前期工作。開工建設老龍洞220kV輸變電工程、仙池110kV輸變電工程、公平110kV輸變電工程,推進樵坪山片區燃氣管網建設,加快電力、燃氣老舊管網改造,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穩定。

完善市政環保設施:加快推進花溪河綜合整治工程、花溪河濕地公園片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工程、木洞污水處理廠提質擴能項目等建設,建成李家沱污水處理廠三期,力爭開工一品河、黃溪河清水綠岸治理提升項目,開展木洞景區生態環保項目、界石組團污水處理廠提標項目等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龍洲灣地下綜合管廊、李家沱人防工程建設,開展鹿界南綜合管廊前期工作。推進建設康居路、花溪河北岸濱河路中段等路段人行道,提升整治鹿界南片區天鹿大道、金鹿大道、華林路、石泉路等路段人行道。新建改造公廁10座。

完善鄉村設施:強化四好農村路建設,完成農村公路建設100公里,深入推進路長制,提高公交營運服務能力。推進通組公路、入戶道路、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飲水工程等建設。完成改廁5760戶。

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規模組網進程,協同推進桿塔共享”“多桿合一。力爭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落地。加快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智能感知等新一代基礎設施。

2.強化招商引資成效補鏈條。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聚焦芯屏器核網”“云聯數算用全產業鏈,聚焦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摩托車等優勢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促建力度,鍛造產業鏈供應鏈長板;聚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新產業、新項目,補齊產業鏈供應鏈短板。引進重大項目100個以上,到位資金300億元。發揮現有龍頭企業優勢,圍繞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加大總部經濟招商力度,吸引一批企業來區設立區域總部、銷售總部、結算中心。加大產業項目推進力度,確保簽約項目盡快開工,開工項目加快建設,在建項目如期投產投用,力爭工業投資增長10%以上。

專欄3:強化產業項目建設

完工一批:確保南芯西南總部運營基地項目一期、宏冠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富皇裝配式建筑材料、平山礦山擴能、卓雅與普萊斯恩航空零部件生產制造基地等一批項目建成并投產投用。

在建一批:加快推進西部木材貿易港、宸安生物、博唯生物、珂藍重慶健康產業生產基地、上海交通大學-重慶國際生物城數字醫學聯合技術中心、漢朗光電高性能液晶混晶、聯東U谷、申通西南地區總部暨電商物流科技產園、合興包裝生產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

開工一批:新開工建設藍月亮二期、中通快遞西南地區智能電商總部產業園、鈞本機電重慶基地、中南高科大健康智慧谷等一批項目。

(六)統籌抓好改革攻堅和開放發展,全面融入新發展格局

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全面深化改革,提升開放水平,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

1.全面深化改革,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構建親清政商關系。緊緊圍繞優化企業全生命周期服務,重點針對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等與營商環境密切相關的18個重要方面,持續推進減時間、減環節、減材料、減跑動、減成本,堅決破除各種不合理門檻和限制,不斷提高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質量效率。推進政務公開,創新服務模式,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扎實開展常態化走訪服務民營企業活動,實現全區民營企業走訪全覆蓋。加快重點領域改革,深入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完善國企重組機制,做大做優南投集團、巴洲文旅集團資產規模。加大閑置土地、廠房、安置房清理處置力度。搭建銀企對接平臺,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問題。積極引導區內企業上市。深入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創建信用示范城市。

專欄4:推進信用體系建設

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以加強信用監管為著力點,建立健全信用承諾制度,全面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大力推進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深入開展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建立健全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

深入推進信易貸落地,以信用服務為手段,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信用貸款的支持力度,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2.提升開放水平,建設南向開放高地。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發揮巴南作為西部陸海新通道跨境公路通道起點的作用,全力推進建設東盟服務貿易總部基地,爭取成為國家級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開放平臺。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逐步構建以公路物流網為框架的現代化商貿物流產業生態圈,爭取將重慶公路物流基地納入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拓展對外開放通道,優化跨境公路班車服務能力,增加回程班次和物流分撥節點。完善重慶國際(公路)分撥海關監管中心功能,探索開展冷凍水產品查驗功能,打造進口冷凍水產品集散地。發揮公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在保稅倉儲、跨境電商方面的基礎功能,加快口岸功能建設,建設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和口岸高地。

3.強化區域協作,融入國內大循環。全面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深化我區與溫江區等合作,加強產業協作、物流合作、創新協同、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為建設兩中心兩地作出積極貢獻。深化與豐都縣一區兩群戰略協作。深化與東部地區戰略互動,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及山東濟南等東部地區的通道聯系,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重點引進一批領軍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初創高成長性企業,吸引產業鏈條整體轉移和關聯產業協同轉移。

(七)統籌抓好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城市提升行動,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和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實現鄉村讓人們更向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1.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質量興農,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小規模、多品種、高品質、好價錢發展主線,做強品牌茶葉、精品果蔬、生態漁業、特色糧油四大支柱產業,加快推進二圣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推進科技促農,試點示范建設一批智慧農業項目,建成1個互聯網小鎮和10個互聯網村,著力建設數字鄉村。推進安全衛農,以保障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推廣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抓好動物疫病防控和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畜禽強制免疫病種、畜禽圈舍消毒、規模養殖場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推進品牌強農,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品牌建設,重點打造一批拳頭品牌農產品。推進融合興農,促進三社融合發展,推動農業接二連三,發展農產品加工、休閑觀光體驗,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提升農業綜合效益。推進主體強農,強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大力發展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以點帶面提升農民合作社規范化運行質量。拓展脫貧成果,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成效,建立完善防止返貧動態監測預警機制和長效幫扶機制,持續落實幫扶政策措施,筑牢兜底保障防線。持續推進扶貧小額信貸,有序開展信用村、信用鎮評選。重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先行區建設,制定出臺指向明確、措施具體的操作細則,積極探索人才加入鄉村落戶制度、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辦法、農民持有集體資產股份(份額)有償退出機制,開展天坪山生態產品利益聯結共享機制試點。

2.持續實施城市提升行動。持續推進城市管理七大工程”“八亂整治,依法整治兩違, 推進馬路辦公,加強市容秩序管控,鞏固國家衛生區創建成果,促進城市品質提升。完成奶母山公園一期工程,推進外河坪濕地公園、外河坪內河公園、龍洲灣職教大道山地公園、兩江四岸十大公共空間等建設,綠化美化坡坎崖43萬平方米。建成區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76個行政村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8%以上。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建成智慧城市能力中臺,形成城市運行一網統管”“一網調度”“一網治理格局。推進城區及鎮街停車場(點)、人行天橋建設,推進城區路內停車位智慧化改造。繼續推進棚戶區改造,加強龍洲灣、魚洞、蓮花、李家沱、花溪等區域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和社區建設,探索建設以智能化為引領的未來社區。

(八)統籌抓好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1.深入實施五大環保行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推進碧水、藍天、田園、綠地、寧靜五大環保行動,完善生態環境治理制度。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開展國土綠化行動,推行林長制。強化環境應急安全,健全生態環境風險防范體系,加大對環境違法的查辦和懲治力度。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完善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體制機制,壓緊壓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

專欄5:深入實施五大環保行動

持續推進碧水行動。全面落實河長制,切實推動城市河體維護常態化,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果,全面推進花溪河綜合整治及一品河、黃溪河清水綠岸治理提升,完善城鎮污水管網。加強河湖濕地保護,加快推進河湖生態緩沖帶建設,實施水生生態保護與修復工程。實行飲用水全過程監管,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全面完成保護區內違法建筑和排污口取締。全面取締十一小企業,防止死灰復燃。

持續推進藍天行動。實行貨運車、高排放車輛等限行,逐步實施內環(含)以內區域貨運車行駛總量控制。逐步實施內環(含)以內區域國I排放標準汽油車、國排放標準柴油車限行。加強油品質量管理。治理工業企業揮發性有機物。鞏固創建揚塵示范工地和揚塵示范道路,嚴格建筑渣土管理。繼續開展餐飲油煙深度治理。

持續推進田園行動。鞏固土壤示范區建設成果,深入開展重點區域土壤污染綜合防治防控,防止新增土壤污染,開展受污染建設用地治理與修復。實施重金屬總量減排。鞏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規范化管理固體危險廢物。持續開展農村綜合整治,深入治理農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防治種植業、養殖業環境污染。

持續推進綠地行動。啟動兩岸青山·千里林帶營造林工作,推進天保二期工程,完成市下達營造林計劃任務。強化生態退化區域治理修復,完成消落帶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建設,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和國家水土保持等重點工程,實施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歷史遺留礦山恢復治理。

持續推進寧靜行動。建立噪聲污染防治長效工作機制,加強營業性文化娛樂場所、商業經營活動、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強化社區復合型噪聲污染監管,鞏固安靜居住示范小區。開展廣場舞、KTV等社會生活噪聲專項整治,加強高考、中考等重要考試期間噪聲監管。加強機動車噪聲污染控制。繼續推進降噪綠化帶建設。嚴格執行夜間作業審核制度。

2.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生態保護、基本農田、城鎮開發等空間管控邊界。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推動能源清潔低碳安全高效利用。發展綠色建筑。實施節水行動。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持續開展農作物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開展化肥農藥減量使用行動。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推進廢舊物資循環利用。

(九)統籌抓好民生改善和社會治理,創造更高品質生活

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1.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確保全年新增就業2.42萬人。持續深化雪中炭火就業援助、助你啟航創業引領、巴南工匠技能提升特色品牌,開展線上線下招聘活動,拓展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返鄉創業、就近就業渠道,抓好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舉辦第八屆助你啟航創新創業大賽、第六屆巴南工匠職業技能大賽。鞏固公益性崗位開發、扶貧車間建設成果,持續落實就業扶貧政策。積極實施市英才計劃、區菁英計劃,大力引進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精尖缺專業人才。

2.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確保教育優先發展。堅持立德樹人,全面推進新時代巴南區中小學幼兒園養成教育行動計劃。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素質。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加強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推動各類教育協調發展,持續提升教育質量,努力辦人民滿意的教育。

專欄6:推進教育事業發展

持續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優化學前教育資源配置,建立優質學前教育資源擴充機制,鼓勵優質公辦園舉辦分園,大力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積極引導和扶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健全和完善常規管理制度,規范辦園行為,實行科學管理,促進學前教育規范發展。

加快教育重點項目建設。完成巴比亞學校、洺悅城小學、天明小學建設并投用推進高職城一小、金竹一小界石二小、圣燈山中學遷建、南環小學、云篆山公租房二小、云篆山公租房中學、先鋒小學、外河坪中學等學校建設,開展南泉二小、南泉四小建設前期工作

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堅持開展教師職業道德考核,強化師德負面清單制度。完善管理制度機制,進一步規范和加強教師管理。加強干部教師培訓,持續推進名師、名校長工程,著力提高教師能力素養。推進教師交流輪崗,優化師資配置。

3.推進健康巴南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深入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公共場所控煙制度及體系建設。深入實施醫共體三通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穩定提供12項醫改便民服務措施。推進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革,加強職業病防治,完善公共衛生服務網絡。以建設全市一流區縣醫院為引領,加快完善醫療衛生設施。用好基層中醫館信息化平臺,推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功能,全面推進智慧醫院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優化生育政策。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深入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加強托育服務機構和設施規劃建設,繼續實施免費兩癌、孕前優先、婚前醫學健康檢查項目,加強孕產婦及0-6歲兒童健管理,保障母嬰安全。

專欄7:加快完善醫療衛生設施

推進婦幼保健院通過二甲復評,深入推進區二院與董家鴻院士團隊合作共建肝膽與腫瘤特色高端三級醫院。

力爭護士學校、區疾控中心、區二院、區三院遷建等項目開工建設,區精神衛生中心住院部改擴建、李家沱街道和公路物流基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建成投用。

4.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城鄉養老保險參保率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鞏固在95%以上,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參盡參。全面推廣應用醫保電子憑證。做好醫保扶貧工作,確保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保率為100%。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確定和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穩妥推進社保制度改革。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推進醫養有機結合,發展普惠型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探索敬老院整合托管模式,培育養老新業態。積極推進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中心建設,確保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新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4村級互助養老點29個。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持續推進社會救助綜合改革,完善基本生活救助制度,優化醫療救助制度,啟動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救助工作。推動足球場、健身步道等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推動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打造城鎮社區“15分鐘健身圈。推進木洞傳統風貌區保障房工程、職教城安置房等一批保障性住房建設。

5.推進文化強區建設。大力實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全面推進南溫泉文物遺址群保護利用,加快推進木洞古鎮、豐盛古鎮等傳統風貌區文物修繕保護,加強石龍覃家大院等傳統民居大院保護利用,促進接龍吹打等非遺項目創新發展,開展好我在重慶學非遺系列活動。加快推進市級文創園區建設,大力發展文創、演藝等產業,促進巴人部落、文創園區(基地)等項目落地。推動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做好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完善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打造10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點。推進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建設蓮花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6.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堅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加快法治巴南建設,全面推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公民道德素質。積極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強化三級綜治中心實戰功能。完善信訪制度,持續推進領導干部接訪下訪和領導包案化解疑難信訪問題。建立和完善部門聯動、調解確認、網上網下、聯動一體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強化烈士紀念設施保護管理全面做好新時代雙擁工作著力穩定物價水平,確保物價漲幅控制在目標以內。

7.加強平安巴南建設。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實施國家安全戰略,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深入抓好政治安全風險隱患排查化解。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加強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筑施工、交通、校園、醫院、高層建筑和旅游景區等領域安全監管,有效防范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全面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深化三社聯動實踐,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機制。推進智慧警務建設,推動掃黑除惡常治常效,防范和打擊新型網絡犯罪和毒品犯罪。堅決維護糧食安全,增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提高食品藥品安全保障水平,加強疫苗監管,堅守生命安全紅線和健康底線。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健全完善金融風險防控體系,持續開展四規范一清理工作,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